北京,这座有着3000多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古都。渺渺众世人在这里,你方摇曳唱罢我方粉墨登场,演绎了几多兴衰荣辱之故事,或悲壮、感人,或美丽、传奇。北京如历史文明之演进模型
北京,这座有着3000多年文明历史的
文化古都。渺渺众世人在这里,你方摇曳唱罢我方粉墨登场,演绎了几多兴衰荣辱之故事,或悲壮、感人,或美丽、传奇。北京如历史文明之演进模型,被浓缩于中华漫长渺远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该从何处走进这一文明之都?胡同,尺短而意悠,饱含博大而精深的华夏文明,且让我们从这里触摸北京——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历史
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壮丽的
文化奇观之一。不用说举世闻名的天安门、金碧辉煌的故宫、雄伟的长城,就是那一条条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胡同,其间包含的
文化也旨远而意长。
北京的胡同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至今已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信步京城,无论你走进哪条胡同,都能感觉到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深沉的
文化积淀。
北京的胡同星罗棋布,不胜其数。“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这句话看似比较夸张,其实一点儿也不为过。
据清代《京师坊巷志稿》一书的统计,当时北京城就有胡同2000多条。到了20世纪40年代,《北京地名志》中记载的北京胡同已达3200条。而在1986年的《北京街巷名称录汇编》当中,北京胡同的总数已经超过6100条。
世间万物,皆有出处,凡记录或提起总会有称谓姓氏。如此众多的胡同也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名字,或如诗如歌风雅倜傥,或通俗易记朗朗上口。但是对于“胡同”一词是如何而来却争议甚多,从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来看,对“胡同”一词的解释多与蒙古语有关,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 胡同是“忽洞”的谐音
蒙古语中表示“井”意的词汇发音为“忽洞”。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内仍有许多地方以“井”命名,比如赛因忽洞、哈业忽洞。因为城镇居民的生活离不开井,因此“井”逐渐成为人们居住地的代称,“忽洞”也慢慢演变成了“胡同”。
★ 胡同是“霍通”的谐音
还有学者提出,“胡同”一词最早来源于女真语中的“霍通”。女真语把“聚族而居”表达为“霍通”、“火瞳”等词。由于女真语和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所以,在蒙古族人建立元朝以后,“霍通”一词便流传开来,并被汉族人译成了“胡同”。
★ 胡同是“浩特”的谐音
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比如呼和浩特、二连浩特。蒙古族人入主中原以后,就依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的城镇、街巷等称为“浩特”。后来,“浩特”一词又被汉人讹读成了“胡同”。
“百花深处”胡同探幽
北京胡同历史悠久,数目众多,但是每一条胡同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历史符号。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百花深处胡同,只见青砖灰瓦,红窗彩檐,院落挨着院落,房间连着房间,幽静的巷道里依稀可见那捧着绣花鞋的老妇人在等着迟迟不归的良人。
记得以前看过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一首诗:“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当时觉得诗境很美,心中还是时常玩味着“百花深处”,群花烂漫,蝶舞蜂飞,有种动人心扉的美。后来,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北京一夜》,“one night in 北京,我留下许多情,不敢在午夜问路, 怕走到了百花深处。人说百花的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待着那出征的归人。”又让我听到了百花深处胡同里的故事。
明代万历年间,一对年轻张氏夫妇,勤俭刻苦,在北京新街口以南小巷内,买下20余亩土地,种菜为业。数年后,又在园中种牡丹芍药荷藕,春夏两季,香随风来,菊黄之秋,梅花映雪之日,也别具风光,可谓四时得宜。当时文人墨客纷纷来赏花,于是这个地方被称为“百花深处”。张氏夫妇死后,花园荒芜,遗迹无处可寻。这个地方后来变成了小胡同,但百花深处的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老舍描述百花深处胡同时写道,“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
夜幕来临,灯火阑珊,物是人非,百花深处犹在,只是再也不见了那捧着绣花鞋的老妇人、那斑驳残缺的琉璃瓦、那早已落了漆的朱红木门、那胡同深处的叫卖声、旧砖墙上的青苔……
在北京,胡同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交通衢道本身,它更像是京城人生活的依托、京城
文化的脉络。它还似一座座京城风情博物馆,记录着这座
城市的发展变迁,展映着万千生灵的律动流过。
知识小链接
良人:①古时夫妻互称为良人,后多用于妻子称丈夫;②古时指非奴婢的平民百姓(区别于奴、婢);③古时清白人家的妇女,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责任编辑:L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