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简体楷书
【本 义】读音【kǎo(考)】:代表考。读音【qiǎo(巧)】:代表巧。读音【yú(于)】:代表于。
甲骨文“”,由气流“
”上加一横“
”造出,一横“
”是指事符号,表示阻挡。表示:气流受阻而发出的声调,指号角。人们吹号角,就是气流在号角中受到阻碍而发出哨声,乐器就是声管中装有阻挡之器,使气流通过时受到阻挡,气流受阻后会产生声响,受不同的阻挡产生不同的声响。所有声乐乐器就是依据这个道理。金文“
”承继甲骨文字形;篆文“
”承继金文字形;演变为楷书“丂”。
“丂”后来不单独使用,只作纯粹的造字部件。
丂读:yú,kǎo,qiǎo。读【kǎo(考)】:代表“考”。读【qiǎo(巧)】:代表“巧”。读【yú(于)】:代表“于”。“考”意:甲骨文“”字表老人气喘吁吁(人老了,气就不足了,气喘是老年人的特征之一),人老了的特征就是:走路不稳、手柱拐杖、气喘吁吁、头发发白稀少。简化字时“考”合并了“攷” 字,考具有了“考试”之义;“巧”意:古代木匠用的一种拐尺,使用这种拐尺人们认为就是很巧妙的,象吹乐器一样都需要技巧,是巧的本字,当丂本义复杂后就加“工”另造“巧”替代。于意:“丂”是“于”的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