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本 义】气舒展而出。
甲骨文“”,由我“
”和兮“
”组合造出。我“
”是有锯齿的战刀,指隆重的祭祀仪式;兮“
”指吹号角;古代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时,都会吹号角、鼓乐相伴,用隆重的祭祀仪式时嘹亮的号角声来表现人们呼出舒展的气,让人憋闷在心中的气舒展呼出。组合起来表示:气舒展而出。金文“
”,把我“
”由义“
”代替,义“
”指出征前的隆重祭祀仪式,正当的、正确的,强调是“正常的出气”,把憋闷在心中的气正常的呼出来了,并兼表发音;把兮“
”写成“
”;篆文羲“
,
”字;篆文字形“
”,把羊“
”写成“
”,把我“
”写成“
”,把兮“
”写成“
”;篆文字形“
”,把羊“
”写成“
”,把我“
”省写成“
”,把兮“
”写成“
”;演变为隶书“
,
”,隶书字形“
”,承继篆文字形“
”,把义“
”写成“
”,把兮“
”写成“
”;隶书字形“
”,承继篆文字形“
”,把义“
”写成“
”,把兮“
”写成“
”;演变为楷书“羲”,承继隶书字形“
”。古代食物严重匮乏,象用牛、羊肉制作的肉食、美食平时很难见到,只要在大的祭祀活动中才能品尝到,听到祭祀时的鼓乐、号角声,就知道有肉食、美食可以享用了,心情当然也就愉悦了;“羲”引申为“美好的、美丽的、愉悦的”之义。
基本解释
羲
xī
〔伏羲〕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和“女祸”、“神农”并称太古的三皇。简称“羲”,如“羲皇”,“羲炎”(伏羲和炎帝。炎帝即神农),“羲轩”(伏羲和轩辕),“羲黄”(伏羲和黄帝),“羲经”(即《易经》,传说《易经》八卦为伏羲所作),“羲文”(伏羲和文王,传说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
〔羲和〕a.“羲氏”、“和氏”,传说中掌天文历法的官吏;b.神话中驾日车的神;c.神话中太阳的母亲;d.中国汉代王莽时所设官名。
姓。
笔画数:16;
部首:羊;
笔顺编号:4311213123415534
详细解释
羲
xī
【名】
(形声。从兮,义(yì)声。本义:气)
同本义〖gas〗
羲,气也。——《说文》
假借用于专名。传说中古代帝王伏羲的简称〖FuXi(FuΗsi)〗
伏羲氏之有天下也。——《书·序》
基隆于羲农,规广于黄唐。——《文选·班固·答宾戏》
又如:羲文(指伏羲和文王);羲轩(指伏羲和轩辕);羲唐(指伏羲和尧帝);羲皇(指伏羲氏);羲炎(指伏羲和炎帝);羲黄(指伏羲和黄帝)
传说尧时掌天文的官吏羲氏(羲仲和羲叔)的简称〖Xi〗
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山海经·大荒南经》注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书·尧典》。陆德明释文:“羲、和,马云:‘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时。’”
原指神话中太阳御者羲和,后用以指代太阳〖sun〗
朱羲将由白。——郭璞《游仙诗》
如:羲庭(羲阳。太阳的别称);羲娥(日御羲和与月神嫦娥的并称。借指日月;泛指岁月;亦指日夜)
古姓氏〖surname〗。如: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传说尧曾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
羲
xī
【形】
疲惫〖weak;tired〗。如:羲老(衰弱年老);羲疾(因过度疲惫衰弱而引起的一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