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缩影——国学大师钱穆的著作(四)朱子
时间:2015/1/16 16:33:00 来源: 凤凰西北整理 浏览量: 2173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是一个值得历史学家、人文学者品味沉思的朝代。虽然战乱不断,偏安一隅,但综合国力和文化建树确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这个奇迹里,朱子海拔所丈量的就是这个朝代的文化高度和思想高度。
钱穆一生对朱子情有独钟。幼时读朱子,开启懵懂心志;年轻时教朱子,传播先贤思想;中年和晚年时写朱子,解剖和阐发新儒家真谛。
儒家思想的在历史的演变中,经历了两次高峰。一次是以孔子思想为主要代表的儒家思想创制时期,自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孔子也因此落下了“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经久赞誉;另一次是以朱子为代表的宋理学集大成时期,在朱子的理学体系里,孔子的思想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为儒学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矗立了八百年不倒的精神雕像。
钱穆先生著作《朱子学提纲》
显然,这些观点与钱穆所倡导和极力推崇的朱子学要义不谋而合。钱穆在《朱子学提纲》里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兴起,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此两人,先后矗立,皆能汇纳群流,归之一趋。”
秋阳绚烂,秋水苍茫。钱穆向朱子迈开的最关键一步是他的晚年时期。而在这之前,他为治朱子学所做的准备和尝试,占据了他生命中的一半时光。
1949年,在共和国诞生的前夜,钱穆并没有像冯友兰、吴宓、贺麟、熊十力、陈垣等大学者一样选择留在大陆,等待新生的共和国,而是随任教的广州华侨大学迁往香港,“希望在南国传播中国文化之一脉”,从此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漂泊生涯。
在客居香港的16年里,钱穆以教育家和学者的双重身份活跃在南国的教育及学术舞台上。
钱穆先生著作《宋明理学概述》
他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历尽千辛万苦,一同创办新亚书院,亲自担任院长,直到以新亚书院为主体之一,成立著名的香港中文大学,才辞职赴台,为香港教育史留下了光辉一页;
他继续主讲中国通史课,与新儒家代表张君励、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等一起,为弘扬国学精粹,传播传统文化,担当先锋,为人师表,为港台及海外培养了一大批国学通才,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就是这一时期钱门弟子中的优秀代表;
他弥补了青年时没能进入高等学府学习、没能到海外留学的遗憾,长期讲学和问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之间,在西方的高端讲坛上鸣响东方声音,撒播中国传统文化音符,为中西文化交流担当了卓越使者;
他时刻不忘朱子,在紧张的办学教学之余,仍潜心朱子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宋明理学概述》、《朱熹学述》、《朱子泛论心地功夫》、《朱子的史学》等全方位扫描朱子的著作,这些作品为钱穆晚年归宗朱子、“综六艺以尊朱”铺设了道路,埋下了伏笔。
1965年6月,钱穆正式卸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政职务,携夫人胡美琦于7月赴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讲授中国学术思想课程,专读《朱子语类》,八个月后返回香港。后因香港爆发“难民潮”,钱穆于1967年7月亲赴台北,寻觅新居。新居位于台北市郊区士林外双溪,由胡美琦设计图样,蒋介石亲令建造,这里依附阳明山风景区,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相望为邻。
钱穆的迁台之举,因有蒋介石的关照,而成为当年轰动台湾的一件文化大事。1967年10月,钱穆夫妇正式迁居台北,1968年7月入住古朴而典雅的外双溪素书楼。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素书楼见证了钱穆晚年生活与学术活动的点点滴滴。
1967年,钱穆携妻从美国到台准备长期定居
往事如烟,先贤如梦,缠绕了钱穆的大半生。现在终于有了生命的温暖港湾,有了全身心投入朱子的机会,几十年的日积月累,使《朱子新学案》呼之欲出。1969年11月,钱穆以三年之功,在素书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长的单部著作《朱子新学案》。
《朱子新学案》皇皇五大卷,逾百万言,1971年9月,由台北三民书局最早出版后,立刻在海内外汉学界引起广泛共鸣,成为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文化名著,有不少学者据此把钱穆尊称为“当代朱子”、“新时代的新朱熹”,是能够经受住考验和推敲的。
在钱穆先生的学案里,八百年多前的朱子活了,朱子的思想活了,正统的儒学活了。二十多天的时间,与其说是在读钱先生的“学案”,不如说是经历了一次纯净的思想之旅,一次高洁的灵魂洗礼,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更恰当些。
钱穆先生著作《朱子新学案》
当然,一部深奥玄妙的《朱子新学案》,光粗枝大叶地翻阅,寻找点毛皮,是不会有多少收获的,它需要心无旁鹭,虔诚地走近、走进,才能真正把握其思想内核,真正感受它的无穷魅力,进而理解它,读懂它。
高贵如金,细腻如木,纯净如水,炽热如火,朴素如土,炼就了钱穆驾驭五行的纯真笔力。这股力道旋转于先秦诸子、宋明理学、丹青翰海之间,以文字的墨香在历史长卷上掀起波涛,以文化的旋律在民族精神上刻下烙印,让其焕发绚丽异彩,那该是多么壮美的一道风景。在这道景致里,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终辉映着钱穆著作的主题,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儒者乐书的文化情怀,温馨而惬意。
就钱穆先生同时代的国学大家而言,他的书是较为好读好懂的,是最为中国化的。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
原因很简单:他没有正式留过洋,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洋文化教育,不会轻易把洋主义、洋文字拿到书中贴标签、兑水分;他一生钟情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生耕耘和收获于中华历史文化的肥田沃野;他一路行走在经、史、子、集之间,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用近乎一个世纪的时间,开辟了一块广阔无垠的精神大陆,点亮着中华文化的长天厚宇。钱穆是中国历史文化造就的继往开来的一代儒宗。
钱穆先生作品一览
1918年11月 | 论语文解 | 钱穆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19年8月 | 朱怀天先生纪念集 | 钱穆 | 上海自刊本 |
1925年3月 | 论语要略(国学小丛书) | 钱穆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26年 | 孟子要略 | 钱穆 | 上海大华书局 |
1930年3月 | 墨子 | 钱穆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0年3月 | 王守仁 | 钱穆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0年 | 刘向歆父子年谱 | 钱穆 | 《燕京学报》第七期 |
1931年5月 | 国学概论 | 钱穆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1年8月 | 惠施公孙龙 | 钱穆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1年 | 周公 | 钱穆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2年 | 老子辨 | 钱穆 | 上海大华书局 |
1935年12月 | 先秦诸子系年(上下册) | 钱穆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7年5月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钱穆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40年6月 | 国史大纲(上下册) | 钱穆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42年6月 | 文化与教育 | 钱穆 | 重庆国民出版社 |
1943年(待查) | 中国文化史导论 | 钱穆 | 重庆正中书局 |
1945年11月 | 政学私言 | 钱穆 | 重庆商务印书馆 |
1948年 | 孟子研究 | 钱穆 | 上海开明书店 |
1949年5月 | 中国人之宗教社会及人生观 | 钱穆 | 台北自由中国出版社 |
1950年10月 | 中国社会演变 | 钱穆 | 台北中国问题研究所 |
1951年 | 中国知识分子 | 钱穆 | 香港中国问题研究所 |
1951年11月 | 中国历史精神 | 钱穆 | 台北国民出版社 |
1951年12月 | 庄子纂笺 | 钱穆 | 香港东南出版社 |
1952年1月 | 文化学大义 | 钱穆 | 台北正中书局 |
1952年11月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钱穆 | 香港自刊本 |
1952年11月 | 中国思想史 | 钱穆 | 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 |
1953年5月 | 国史新论 | 钱穆 | 香港自刊本 |
1953年6月 | 宋明理学概述 | 钱穆 | 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 |
1953年6月 | 四书释义 | 钱穆 | 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 |
1955年3月 | 阳明学述要 | 钱穆 | 台北正中书局 |
1955年3月 |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 钱穆 | 香港自刊本 |
1955年5月 | 人生十论 | 钱穆 | 香港人生出版社 |
1957年4月 | 秦汉史 | 钱穆 | 香港自刊本 |
1957年6月 | 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及大学问节本 | 钱穆 | 香港人生出版社 |
1957年10月 | 庄老通辨 | 钱穆 | 香港新亚研究所 |
1958年6月 | 学龠 | 钱穆 | 香港自刊本 |
1958年8月 | 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 | 钱穆 | 香港新亚研究所 |
1960年5月 | 湖上闲思录 | 钱穆 | 香港人生出版社 |
1960年6月 | 民族与文化 | 钱穆 | 台北联合出版中心 |
1961年12月 | 中国历史研究法 | 钱穆 | 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 |
1962年10月 | 史记地名考 | 钱穆 | 香港太平书局 |
1963年 | 孔子论语新编 | 钱穆 | 台北商务印书馆 |
1963年3月 | 中国文学讲演集 | 钱穆 | 香港人生出版社 |
1963年12月 | 论语新解(上下册) | 钱穆 | 香港新亚研究所 |
1968年7月 | 中华文化十二讲 | 钱穆 | 台北三民书局 |
1968年 | 中国文化传统的潜力 | 钱穆 | 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出版社 |
1969年11月 | 中国文化丛谈(一)(二) | 钱穆 | 台北三民书局 |
1970年5月 | 史学导言 | 钱穆 | 台北中央日报社 |
1971年7月 | 中国文化精神 | 钱穆 | 台北三民书局 |
1971年9月 | 朱子新学案(一至五册) | 钱穆 | 台北三民书局 |
1971年11月 | 朱子学提纲 | 钱穆 | 台北自刊本 |
1973年5月 | 中国史学名著 | 钱穆 | 台北三民书局 |
1974年1月 | 理学六家诗钞 | 钱穆 | 台北台湾中华书局 |
1974年8月 | 孔子传 | 钱穆 | 台北孔孟学会 |
1974年9月 | 孔子与论语 | 钱穆 |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
1975年10月 | 孔子略传<论语>新编 | 钱穆 | 台北广学社印书馆 |
1975年 | 八十忆双亲 | 钱穆 | 香港新亚书院校友会 |
1975年9月 | 中国学术通义 | 钱穆 |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
1976年2月 | 灵魂与心 | 钱穆 |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
1976年6月至1980年3月 |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至八册) | 钱穆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
1977年5月 | 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 | 钱穆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
1979年 |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 | 钱穆 |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
1979年8月 | 历史与文化论丛 | 钱穆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
1979年10月 | 人生三步骤 | 钱穆 | 香港大学 |
1981年1月 | 双溪独语 | 钱穆 |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
1981年12月 |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 钱穆 | 台北东升出版公司 |
1982年7月 | 古史地理论丛 | 钱穆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
1982年7月 | 中国文学论丛 | 钱穆 | 台北东人图书公司 |
1983年1月 |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 | 钱穆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
1983年10月 | 宋明理学三书随札 | 钱穆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
1984年12月 |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 钱穆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
1987年8月 | 晚学盲言(上下册) | 钱穆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
1989年3月 | 中国史学发微 | 钱穆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
1989年9月 | 新亚遗铎 | 钱穆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
1998年5月 | 钱宾四先生全集 | 钱穆 |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
2014年1月 | 中国经济史 | 叶龙, 钱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