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地方志篇频道首页 地方志库 趣闻轶事 地区分类 地方志研究

关于区志内容记述的几点思考 区志不同于传统的志书

时间:2012/6/16 10:25:00 来源: 未知 作者: admin 浏览量: 1715

区志不同于传统的志书,它是社会主义新方志中的一个新领域。城区是城市的中心,它的行政功能更多的是为设区市服务。与县相比,其行政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职能相对不完善
区志不同于传统的志书,它是社会主义新方志中的一个新领域。城区是城市的中心,它的行政功能更多的是为设区市服务。与县相比,其行政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职能相对不完善,许多事务由市级机构包办。以往认为,市辖区没有单独修志的必要,市志完全可以涵盖区志。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日益丰富独特的城市文化使得独立编修区志的必要性凸显出来。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志的体例结构,多是将下辖各区县的内容分散至按行业分类的各章节中去记述,无法体现城区的完整面貌;二是市志总揽辖区内各县区,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受篇幅等限制,市志不可能也无法对一区情况进行细致描述;三是区情特色与市情特色往往不一致,市志无法体现出区的特色。
区志与市志、县志存在一定区别,又缺乏前志之鉴,所以区志编纂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也正因为如此,区志编纂有着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合理安排入志内容,才能够修出富有时代特色和城市品味的良志佳志。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正在进行首部《梅列区志》的创修工作,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在区志的内容记述方面,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十分必要。
把握城区类型 凸显区情特色
编纂之初,我们就应当对城区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看看这个区在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梅列区是三明市政府所在地;区内有福建省最大的钢材生产企业——福建三钢集团;有省级福建梅列经济开发区;大型金融机构,如中国人民银行和几大商业银行的市级分支机构均设在梅列区。可以看出,梅列区是三明市的政治、工业、金融中心。
梅列区是全国首批科普工作示范区、全国城市教育改革试点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区、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集体、全国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和全国首批社区服务示范区,有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示范点和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三明市的社会治安秩序在全国地厅级城市中名列前茅,梅列区的社会治安满意度又居于三明市的前列,这些都是梅列区的区情风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梅列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山城,偏僻荒凉、人烟稀少。在“小三线”建设中,钢铁厂、化工厂等许多大中型企业应运而生,重型机械厂、农药厂、纺织厂、齿轮厂等国有企业先后从祖国各地搬迁至荒凉的梅列盆地,还有许多劳动大军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明工业基地建设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在热火朝天的工业化进程中,小山城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因此有“先有工业,后有梅列”之说,工业建设是梅列历史上应当浓墨重彩的一笔。
把握城区类型,分析城区特点,资料搜集就有了方向,描述的重点就能表现出来,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区志风貌便可跃然纸上。
理顺区市关系 勾画区情全貌
如何记述驻区事物,是区志编纂的重点和难点。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详区属略驻区”是记述的准则。支撑这种观点的依据有:第一,驻区事物记述过多,会与同时期市志内容相重复;第二,驻区事物资料难收集。由于驻区单位多为中央、省属企事业垂直条管,区属部门往往协调不了这些单位,且统计方式与入志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第三,若过多记述驻区内容,会显得记述层次过于繁杂,区域划分不够明显。笔者认为“详区属略驻区”的说法实属无奈,这样的概括过于粗糙,描述的也只是一种现象,而不应当成为区志编纂工作的准则。
一个体系完备的行政区所编写的区志也应有完整的体系,才能体现出一区全貌。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内容属于市志记载范畴就不去收集,不能要求读者在查阅区志的时候还要去准备一套市志互相比照。市志与区志的时间跨度、篇目体例都存在一定差异,难以协调统一。为了反映一个行业在本区的发展状况,应全面、系统的对该行业在本行政区域所涵盖的内容进行记述,不应当以区属、驻区作为划分标准。更何况,若一个区内驻区单位很多,本身也是一大特色。
对于某些区属单位职能缺失、由上级机构收归管理的,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等,我们在内容记述上不需要像市志那么全面,而是应着眼于对人民生活产生具体影响的事物,进行细致微观的记述。如公共交通线路往往跨区设置,记述内容就应包括站点设置、行车路线、班次、输送旅客数量等;又如金融机构、通讯服务等,应记述其服务网点分布、客户群体、业务量等。这些资料往往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剥离,有的资料甚至方志委的同志就能自行收集。另外,在联系驻区单位提供资料时,应明确入志需要哪些内容,不能抱着越多越好的想法。繁杂无用的材料不仅增加了资料整理的工作量,还容易让提供者产生厌烦、畏难情绪,影响资料报送,进而扰乱区志编纂工作者的视线,分不清事物的主次关系。记述驻区内容,要把握好尺度。对于能够反映本行政区域行业发展规律的内容,应尽量收录,否则会使记述要项残缺不全,将《XX区志》写成《XX区政府志》。地方志编修应本着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亦不可的原则,精准提炼入志内容。
对比区县差异 体现城市风格
学习参考已出版的志书,是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必要手段,在区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县志成为主要的学习资料来源。城区与县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如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城市化率高;生活方式多样、生活水平较高;土地面积小,第一产业占比重较小,森林、矿产资源较少等等。区志工作者应认真进行比对,找出区县差异,进而明确区志应弱化舍弃或强化补充哪些内容,以体现区志的城市性。
区志弱化部分主要有:一、第一产业。城区的城市化率很高,如梅列区的城市化率为90.4%,第一产业在城区中所占比重较小,农民数量少,仅有少量住在郊区种植蔬菜或柑桔、竹子等经济作物。二、气候水文。城区占地面积小,山林少,气候环境和周围市县差别不大,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如县乡大,若当地有气象观测点则可以设置条目进行记述,若资料缺乏,就不一定需要记述。三、方言、民俗。城区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如果不是县改区等历史变迁相对稳定的区,可不必专门记载。在先有工业后有城市的梅列区,绝大部分居民是从外地迁入的。各种方言、民俗在这里汇聚,无法形成统一的文化习俗,缺乏独特风情。若只对其中的某些种类专门记述,没有特别的价值。
区志强化部分主要有: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城区的二、三产业高度发达,并具有较强的向外辐射能力,是城区经济的主体。尤其是近年来取得迅猛发展的信息产业、房地产业、物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区志时代性的重要体现,应着力强化记述。二、人民生活。生活方式、居民收入、消费水平是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方式。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社区文化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城市特性的特殊事物,应突出记述。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服务覆盖程度也能从另一角度体现居民的生存状态。三、流动人口。梅列区在籍人口有13万,而流动人口有10万,流动人口给梅列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人口流动、农民进城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编修区志,在记述好城市人口的同时,更要记述好流动人口。针对人口流动问题采取的新举措,则是区志的又一亮点。如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如何开展,农民工子弟的就学问题,流动人口的生活保障等。四、教育水平。城区的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县乡,城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也较大,九年义务教育覆盖面广,教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梅列区已实现农村和城中村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正逐步覆盖城市小学。五、城市环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城市的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信息系统等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物处理、环境的清洁维护、城市的美化所营造的人工环境,在与大自然相对隔离的城区,对城市发展发挥着比自然环境更为直接的作用。六、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是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文明高尚的生活环境是健康生活的必要条件,精神文明建设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明市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祥地,梅列区的文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了三明市的文明程度。1984年的首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会议就是在梅列区召开的,梅列区的精神文明风貌在当时独树一帜。
区志编纂工作应当立足本区实际情况,紧贴人民生活,从细微处入手,用事实说话,把区情特色、时代特征溶入字里行间,方能编修出结构严谨个性鲜明且具较高价值的区志。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方志委)
(责任编辑:LPP)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