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名城名镇频道首页 名山大川 旅行指南 文化遗产 文明古迹 名村 名镇 名城 贤达名流 地方特产 红色旅游 万景台 历史渊源 古建园林

"中国华侨第一村"的新貌

时间:2012/8/30 16:40:00 来源: 中国网 浏览量: 474

华侨新村村口的标石 居民其乐融融 华侨新村的健身绿道有时也成为演艺平台。 初夏的广州,虽不到最热的时候,但闷热的天气足以让人汗流浃背。虽深处越秀繁华之地,广州华侨新村

华侨新村村口的标石

居民其乐融融

华侨新村的“健身绿道”有时也成为“演艺平台”。

初夏的广州,虽不到最热的时候,但闷热的天气足以让人汗流浃背。虽深处越秀繁华之地,广州华侨新村街道却曲折而清静。从宽敞的马路,转进深深的小巷,绿树成荫,不高的围墙里总有花木擦肩而过,给人一种清凉舒爽的感觉。昔日的“中国华侨第一村”如今是何新貌?日前,记者随国侨办“走基层侨乡行”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此地,一探究竟。

贴心的“村”

广州华侨新村“村口”,是一座重达30吨左右的古朴厚重的黄蜡石,上面有广州市前市长朱光题写的“广州华侨新村”几个大字。石头所在地,就是当年村口的确切位置。越秀区乐华街道党工委书记潘二华介绍,以前这儿是一片荒芜之地,道路是泥土路,晴天还可以,一到雨天泥泞无比。而如今,昔日的荒冈成为广州的闹市区,不过热闹是外面的,里面却出奇地安静。

华侨新村始建于1955年。当时,政府为安置当年回国参加建设的归侨、侨眷,用10年的时间,建成了这个新中国第一个华侨住宅区。如今,华侨新区社区有海外华侨华人215人,港澳同胞103人,归侨75人、侨眷112人。华侨新村有别墅178栋。由于归侨及侨眷来自印尼、新加坡、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村内的建筑集合了与岭南建筑迥然有异的异国风情。

去过广州的人大都知道,由于人口众多,广州道路常显逼仄。为了照顾年纪大的社区居民和归侨侨眷,社区建设了几百米长的“健身绿道”,依坡而建,沿途种植一些观赏性花木,形成一种“人行道+悠闲平台+自然景点”的小型公园,不时有居民纳凉、或下棋或弹琴,其乐融融。

在华侨新村,社区最大的功能是为居民提供便利。街道在居民集中区域安装了滚动电子屏,提供“菜篮子”、天气预报等信息服务,每天更新数据,群众可以实时了解天气、菜价等关系民生的信息

文化的“村”

华侨新村的名气,不仅在于其优美的环境,人性化的管理设计,而且在于独特的“侨”文化传承。华侨新村的归侨始终保持着中国人勤俭奋斗、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归侨侨眷又给华侨新村带来了西方文化,注入了浪漫的气息。

华侨新村建村伊始,曾是众多名人的聚居地。当代散文家秦牧,岭南建筑泰斗莫伯治,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著名油画家余本多活跃于此……

为了寻找华侨新村的历史记忆,街道社区修建了“华侨新村纪念馆”。“这应是国内首家社区纪念馆。”潘二华介绍道。他们发动辖区内归侨侨眷向纪念馆捐赠纪念物品,现已有纪念物品近200件。

纪念馆里,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下当年侨村的幸福时光,包括红线女、马师曾等知名人士的生活韵事,还有一些照片是广大归侨侨眷和居民拍摄的华侨新村风光,展现华侨新村的新面貌。纪念馆外,有块牌子,叫华侨小剧院。社区投入了近30万元人民币,建设了一个小影院,可放映电影和宽频高清视频,供居民观看电影、学习之用。

安全的“村”

新村有一个派出所,叫“贺毅警务室”,是为数不多的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单位。华侨新村安装了70多个视频探头,与派出所的系统连接,一有事情就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由于治安条件好,这里近三年来实现了入屋盗窃‘零发案’。”贺毅说。

华侨新村里有一位92岁高龄的归侨,是社区最年长的独居老人。“居委会的人告诉我,有什么事可以站在‘大眼睛’前面说话,会有人来帮我。”她所说的“大眼睛”,是G3视频系统。社区里像她这样的孤寡老人不在少数。“经他们同意,我们在他们家里装上‘大眼睛’,可以看到老人的生活实像,以防万一。”社工陈惠琼说。她在社区工作室里有一台电脑,可以看到她所照料的14名独居老人的情况。“安了这个‘大眼睛’,就能实时照看,防止意外发生。”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