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故里”寻踪:洪洞县许村蔺姓是后裔
时间:2013/6/27 11:06:00 来源: 百姓通谱网 浏览量: 1745
编者按:蔺相如是我国著名和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关这位古代智勇之士的传说故事有许多,但关于他的籍贯、故里,墓葬和后裔等问题,却一直存在着一些未解之谜。为了进一步澄清蔺相如的生卒境况,学者孟繁仁经过多年考证,对此终于有了一些定论。本版分上下篇刊载其文章,旨在揭开长期以来关于蔺相如究竟是我省何县人等一些谜团,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这位古代杰出人物。
说起“蔺相如”来,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在中学的课本里,就收有这位古代的智勇之士如何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和他如何顾全大局,忍让将军廉颇,从而实现“将相和”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汉语中,还有“义不容辞”“大义凛然”“义形于色”“义愤填膺”“怒发冲冠”“面不改色”“智勇双全”“完璧归赵”“不辱使命”“大局为重”“顾全大局”“负荆请罪”等成语,都是用来形容蔺相如崇高精神、高尚品德的辞藻,可见这位古代杰出人物的影响如何深远、巨大。
蔺相如虽然是著名和杰出的历史人物,但司马迁在《史记·蔺相如列传》里,却仅仅记有“蔺相如者,赵人也”等简单文字,他的籍贯、故里,墓葬和后裔等问题,都是有待人们深入探讨的未解之谜。多年来,笔者凭着对蔺相如的无限崇敬之情,一直在苦苦地考证着他的生卒境遇,澄清了许多事实。近日,笔者又赴古县、洪洞等地专程考察“蔺相如故里”、凭吊“蔺相如墓”,一路走来收获颇丰,遂作文以记之。
史籍证明蔺相如是今古县人
“蔺相如故里”和“蔺相如墓”位于今日临汾市古县城东北40公里的北平镇境内。古县位于山西中部的霍山东南。霍山又名太岳山,是古代著名“五大镇山”当中的“中镇名山”。由于古县地处霍岳之阳,所以古名“岳阳”。只是在现代地名调整中,为避免与“湖南岳阳”地名重复,才易名为“古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阅读山西各县地方志过程中,就发现《岳阳县志》(民国二年刊本)里有关于蔺相如的多条记载,如卷十三“形胜,坟墓”载:“蔺相如墓:在县北八十里宝丰村,有水发源於墓旁山下,名蔺河。”
卷二“舆地,山川”载:“蔺河:县北八十里,从宝丰村后蔺公墓发源,流经唐城、和川、上县等村,入沁河。李灼诗‘蔺水潆洄独系情’即此。”
卷二“舆地,水利”记载:“蔺公渠:由蔺墓发源,流经和川村,溉田一顷有余。”
又卷十三“古迹”记载:“蔺相如故里:即今宝丰村。”
此外,在岳阳县(今古县)境内还有“蔺公祠:县东九十里,和川镇玉龙山顶。”等诸多有关蔺相如的胜迹。《大清一统志·平阳府》等典籍里也有“蔺相如墓,在岳阳县北八十里。墓前有河,因名蔺河。”等记载。
根据中国民间几千年来一直信守和沿袭“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的古老习俗,人在逝世以后一般都要由家人扶送灵柩回归家乡埋葬的情况,可以判断:蔺相如就是古代岳阳县(今古县)宝丰村人无疑。
洪洞许村蔺姓家族是蔺相如的后裔
据古县李子坪村民介绍:蔺相如的后裔为避免遭受秦王的屠戮和迫害,乃举族移居到赵城许村和洪洞县等地居住。为廓清这一历史事实的真相,笔者特意到洪洞县许村一带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
在现属洪洞县堤村乡的许村,我们找到了世居此地的蔺姓家族。据64岁的蔺希昌介绍:许村现有居民八九百户,人口4000多人。其中蔺姓人口就有1500余人,由于事远年湮,蔺姓移居此地已经不知有多少年代。笔者在村东不远察看了一块高达两米的“赵上卿蔺相如故里”巨大碑刻,此碑背后镌刻有《重修蔺公相如碑序》,其文曰:
“一代伟人,千古雅范;余韵流风,起懦振顽。云烟台阁,所以图画功臣;风尘道路,所以旌表义地。战国时,赵上卿蔺公相如者,吾赵城许村人也。击缶逼秦,气壮山河;完璧归赵,光争日月。感廉颇负荆谢罪,且能化私为公,和衷共济;洵智勇兼备一代社稷之臣,忠义两全,千古豪杰士也,况地属桑梓,坟墓所在,路碑更不可澌灭欤!是碑也,昔邑候奉列宪命,创建於兹。清室乾隆年间,风飘雨侵,砖瓦零落。我赵官绅,拨款监修。一时邑人行旅,颂声载道。然岁月易逝,荏苒间二百余年,现今坊容凋敝,字迹模糊,残缺难观。蔺氏宗族,聚众磋商,咸乐摊资重修,以光先人之令德,因共得银币八十余元,遂刻日鸠工,乞序并对联於余。余学识卑浅,本不敢膺斯重任,但风,素深钦佩,每恨生不逢辰,不得为之执鞭,述其事、颂其德,亦所欣喜焉。故语不嫌俚,聊留其芳於后世云尔。丙辰科俊士董炳耀撰文,山西大学高等科毕业马圣瑞书丹。中华民国十二年(1922)三月吉日立。”
据李吹琴先生《蔺相如故里许村考》一文介绍,蔺相如是赵城人的说法由来已久:大约在清代前期,赵城北门外就建有“蔺相如牌坊”:许村村东原来还有一座“相如故里”堡门门楼,此门楼底层为门洞式通道,供车马、行人通行使用;二层为神阁,塑有蔺相如坐像,貌若财神。创建年代无从考证。门洞上方镌有“相如故里”匾额,由于年久失修,此门楼先是于1932年被洪水冲毁;重修后,又于1942年被日本侵略者拆毁,用其砖石修建了炮楼。因此,保护“ 赵城金藏”有功的力空大师也坚持“蔺相如为赵城人”之说。
又据李文介绍,许村有“蔺氏祖茔”,其遗迹位于许村西南1.5公里的山坡上,占地约有4亩,人们称之为“蔺家坟”或“四亩坟”。据民间传说:蔺相如担任赵国上卿后,曾经衣锦还乡,到此祭拜祖先?熏在父母坟前被酸枣刺挂破了锦袍,他仔细观看了一下弯勾状的酸枣刺?熏说了一句“弯勾独害,宜长直刺”,不料这块地里的酸枣弯勾刺竟然长成了直刺。随着这一美丽传说的传播,“蔺墓灵棘”也成为与“广胜飞虹”齐名的“赵城十景”之一。据说:蔺相如在回乡祭祖时,带有大批随行人员,为了防止惊搅百姓,他下令所有随行人员的马匹不许进村,一律拴在村东的官道上,所以这段官道被人们称为“马道”。随后,又将马匹牵送到南石明村东的汾河滩上放牧,在当地留下了蔺相如“放马滩”的历史地名。
从上面的蔺相如遗迹和传说,可以使人分析、推测:由于古代人的居住权与其土地所有权紧密关联,原籍岳阳古县偏僻小山村的蔺相如家族,从古县移居到赵城许村的时间,也许是在他担任“赵国上卿”之后不久;直到蔺相如逝世,归葬故里李(蔺)子坪村以后,他的族人为避免秦王的屠戮和迫害,才全部移居到赵城县的许村居住;出于方便地祭祀祖先的考虑,蔺氏族人遂把祖茔也迁移赵城许村。这一点,可以从许村“蔺代祖茔”里没有“蔺相如墓”、古县李子坪村却有“蔺相如墓”独自存在的事实得到证明。
以古县与赵城的“地望”而言:当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时的疆域,是以平阳(今山西临汾)为界:南为魏国,北为赵国,东部上党地区为韩国。当时的岳阳古县及赵城一带,均为赵国边境地区的“赵城”之地。因此,说蔺相如是“古县人”或“赵城人”均在两可之间。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写蔺相如为“赵人”,乃是“信而不诬”的记载。
另外,在河北“赵都邯郸”,至今留有许多有关蔺相如的遗迹,笔者也一并作了详细的考察。
出生于我省古县普通平民家庭的蔺相如,曾在“赵都邯郸”担任赵国上卿,生活多年,并留有许多遗迹———
著名和杰出的历史人物蔺相如的故里在我省古县,这是经过多年考查史料、实地考证得出的结论。但在河北“赵都邯郸”,至今也留有许多有关蔺相如的遗迹,邯郸与蔺相如又有什么渊源呢?笔者专赴邯郸作了详实的考察。
“赵都邯郸”的“蔺相如遗迹”
邯郸位于太行山东麓,在这座“赵都邯郸”城内,至今还留有“回车巷”等有关蔺相如的遗迹。
据民国28年刊《邯郸县志》“地理志。古迹”载:“回车巷:在城南门内。世传廉颇欲辱相如,相如引车避之於此。”(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239页)。这处著名的古迹位于邯郸古城“南城街”南端路西,是宽有10步、长有80余步,东西连接南城巷和大南街的一条小胡同。在小巷东端南侧的墙上,镶嵌着一块“蔺相如回车巷”的横额,下面是一块记载蔺相如回车避让廉颇事迹的《回车巷碑记》。站在这条狭窄的小巷前,读着这篇简短的碑文,对蔺相如这位光辉历史人物的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笔者在这条小巷附近仔细观察,发现除了这条“南城街”之外,周围的古老街道都已经被“改造”无遗,变为全新的现代化建筑,笔者不禁为这条“回车巷”的前途和命运深感担忧!
其他有关蔺相如的遗迹是“蔺相如宅”和“蔺相如墓”。据民国28年刊《邯郸县志》“地理志。古迹”载:“蔺相如宅:在县西南二十里。今其地名蔺家河。”(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239页)。笔者循迹访问了距离邯郸市区10多公里的蔺家河村,了解到该村有200多户人家,1000多口村民,只有王、贾、陈、刘等姓人口,已经没有蔺姓人家居住。仅在村口遇到一块由现代人竖立的“蔺家河碑文”。
笔者在抄写碑文之余,访问了聚集在村委会办公室闲谈的10多位老人,证实该村确实已无蔺姓人家居住。但碑文中所记蔺相如出生于斯也无充分的史料证实。
又据《史记蔺相如廉颇列传》注:“蔺相如墓:在邯郸西南六里。”(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九册,第2449页)。又据《史记正义》载:“蔺相如墓在邯郸西南二十三里。”又据民国28年刊《邯郸县志》“地理志。古迹”载:“蔺相如墓:距城西南三十五里。相传有相如墓,已湮没。”(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239页)。由于时久年湮,这处古迹已经渺无踪影,蔺相如是否埋葬于此也就成为一桩无法求证的历史悬案。按照古代的习俗:古代名人死后,其遗骸要“落叶归根”运回故里。而在其生前活动过的地方,往往还要建造埋有其本人衣物的“衣冠冢”,以表示永久性的纪念。据此判断:邯郸地区的“蔺相如墓”,仅仅是一座“衣冠虚冢”而已。
“蔺相如故里”重现光辉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无人探讨过蔺相如的逝世时间。据前引《蔺家河碑文》的民间传说“蔺相如晚年,朝里奸佞郭开霸揽朝政,暗通秦国,陷害忠良,老将廉颇远走魏国,相如赋闲故里蔺家河,忧国忧民,抑郁成疾,病魔缠身,日愈加重,知道在世日子为时不多”等情况,可以推测蔺相如的逝世时间,当在廉颇出走魏国(公元前244年)以后,至公元前236年秦拔赵平阳(山西临汾)之间的一段时间。
蔺相如出身于僻居山区社会下层的普通平民家庭,却表现出勤劳智慧、勇敢正直,卫护正义、义薄云天,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热爱国家、顾全大局的高贵品质。这与他从小受到当地民间纯厚朴实、忠良正直、嫉恶如仇、不屈不挠的民风、民俗的熏陶和影响不无关系。他因此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根据《礼记》所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的原则,蔺相如为国家建有“能御大甾”、“能捍大患”之功,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国家和人民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和理所当然的祭祀、崇拜。只不过是近百年来,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错位和混乱,才逐渐对这位光荣、杰出的历史人物有所漠视和淡忘而已。
(责任编辑:史林娜)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