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修自行车38年 当初的“小王”如今已成“老
时间:2013/10/31 11:33:00 来源: 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作者: 霍雪飞 浏览量: 3475
王敦如正在为邻居修自行车
从善如流,积善一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能够坚持38年,却并不易。阳泉退休职工王敦如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义务为别人修理自行车38年。“这么多年帮助别人修车,我感觉自己没有失去什么,反而得到了大伙的尊重,体会到了快乐,我觉得值。”王敦如说。
23岁开始免费修理自行车
10月23日下午,记者见到王敦如时,刚旅游回来的他,正在为邻居修自行车。
瘦瘦的身材,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今年61岁的王敦如,是阳泉市电力分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1975年,23岁的王敦如正式参加工作,成为阳泉市电力分公司试验工区一名油务化验员。当时,王敦如的工作单位在距离阳泉市区较远的上五渡村,交通不便,自行车就成了职工们上下班的重要交通工具。上班一段时间之后,王敦如发现经常有同事的自行车发生故障,周围又没有修车的地方,不得不顶着太阳推车回家。看到这样的情况王敦如心里不是滋味,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王敦如说:“一开始我就先给同一个班组的同事们修,修开以后专门置办了一套修车工具,后来我们试验工区的同事都知道我有工具,大家就都来找我修。”
王敦如会修自行车,而且分文不取,这样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工区。因为当时王敦如家就住在单位附近,所以一下班就有人来找他修车。当时人们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路况也不太好,自行车爆胎、漏气、断链、刹车失灵等故障最多。有的时候,甚至同时有好几辆自行车等着王敦如修理,用于维修的一些材料也消耗得很快。
和王敦如一个班组的胡春秀家住龙躺梁,当时孩子还小,每到中午就必须得骑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回家。一天中午下班,正准备回家的胡春秀发现自行车车胎没气,想到还在学校的孩子,如果走路的话得一个小时,这下可急坏了。“当时天气很热,孩子还在家,我要是走回去的话得一小时,就只好找王师傅帮忙修车。”胡春秀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因为补胎用的胶水失效了,王敦如又专门骑上自行车去五交化商店买了胶水。
义务修车38年至今不“下岗”
1983年,王敦如的儿子出生后,家庭负担随之加重,但王敦如还和之前一样,下班后带着工具义务修理自行车。“时间久了,因为修车的事,我也会跟他争吵几句。因为一下班就找不见他,家里的事指不上他,什么事也得我做。每到那时,他就光笑不出声。当时他的工作比较忙,又是带电作业,比较危险,下班时间过了,如果他还不回家,我就特别担心,害怕万一有点什么事。”妻子白林华说。
听到这里,王敦如充满愧疚地看了看妻子说:“因为只有下班的时候,同事们才能发现车坏了,找我修车。所以我要是因为修自行车晚回家,就告诉她我在单位加班,这种善意的谎言是怕她有怨言。”
从1975年参加工作,到今年正式退休,王敦如38年来一直坚持在下班后,或者休息日为同事、朋友、邻居们义务修理自行车。“我粗略算了算,累计有上万车次的样子吧。”王敦如说。
在38年的时间里,同事、朋友和邻居对王敦如的亲切称呼不断在变,从当初意气风发的“小王”,到后来沉稳亲和的“老王”,年龄在变,称谓在变,但是不变的还是大伙对于王敦如的那份尊敬和信任。
王敦如的一个邻居对记者说:“王师傅这个人特别好,喜欢帮助别人,有大事小事都可以帮忙,而且任劳任怨,随叫随到。”
现在的王敦如,依旧常常拿着修车工具,到楼下为小区里的老旧自行车打打气、拧螺丝……“现在我的时间多了,可是骑以前那种普通自行车的人却少了。现在主要是电动车和新式自行车,我还打算学些新技术,与时俱进么。”王敦如笑着说。
(责任编辑:李晋良)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