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本 义】在罪犯额头上刺字或记号。
篆文“”,由黑“”和京“”组合造出。黑“”指黑色、墨,这里是“墨”;京“”指最高大的城门楼子,兼表发音;在古代京城的城门楼子是最高大的,地方上其它城门楼子不能高于京城的城门楼子,在古代城门楼子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脸面,在今天每个城市、景点都会建设一些标志性建筑,京“”这里就指脸面、最高,人的脸面最高处那就是额头了;古代的墨刑把字或记号多刻在罪犯的额头上;相当于今天的纹身。组合起来表示:在罪犯额头上刺字或记号。演变为隶书“”,把黑“”写成“”,把京“”写成“”;演变为楷书“黥”。“黥”引申为“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颜色”等义。
基本解释
黥
qíng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黥首。
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颜色。
笔画数:20;
部首:黑;
笔顺编号:25431211444441251234
详细解释
黥
剠
qíng
【动】
(会意。从黑,京声。刻其面以墨窒之。字亦作“剠”。本义:古代一种肉刑,墨刑的异称)
刺字〖tattoo;punishmentofbrandingacriminal〗
黥,墨刑在面也。——《说文》
放黥者马竿人面也。——《书·刑德》
又如:黥首刖足(刻额染墨,截断双脚);黥布(英布,汉高祖的大将、功臣。因犯罪被黥面);黥首(汉代刑法之一。其法在罪人额上刻字染墨);黥面(在脸上刺字涂墨);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
镌刻〖carve〗
声明走百灵,结构黥幽谷。——清·魏源《白岳东崖》
黥
qíng
【名】
受过黥刑的人〖tattooedperson〗
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髡盗贼。——《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