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
隶书
楷书
【本 义】胶合在一起的黍米汁。
篆文“”,由黍“”和占“”组合造出。黍“”指黍子、黍米;占“”是“沾”的省略,指贴上、胶合,兼表发音;黍子、黍米煮熟的米糊、米汁,具有胶合性、连接性、附着力,能使薄片状物质之间粘连、连接起来。组合起来表示:胶合在一起的黍米汁。演变为隶书“、”,隶书字形“”,承继篆文字形“”,把黍“”写成“”,把占“”写成“”;隶书字形“”,在隶书字形“”的基础上,把黍“”写成米“”,米“”指黍、谷的籽粒,字义相同;隶书时分成了“黏、粘”两个字,字义也各有侧重。演变为楷书“黏”。“黏”引申为“像胶或糨糊的性质;具有黏性的”等义。“粘”是“黏”的后起字、异体字,“粘”主要指胶合、粘连;“黏”主要指像胶、糨糊的东西。
基本解释
黏
nián
像胶或糨糊的性质:黏性。黏液。黏土。黏米。
笔画数:17;
部首:黍;
笔顺编号:31234342413421251
详细解释
黏
nián
【动】
粘连;胶合〖adhere;glue;paste;stick〗
黏,相着也。从黍,占声。字亦作粘。——《说文》
黏,合也。——《苍颉篇》
则无黏滞之音矣。——《礼记·乐记》
又如:黏贴(黏附张贴);黏带(黏连牵挂);黏补(修补);黏接(黏合连接)
贴近;接贴〖presscloseto〗。如:黏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黏空(耸入高空,仿佛与天相连)
黏
nián
【形】
具有黏性的。同“粘”〖glutinous;sticky〗。如:黏米;黏土;黏湿(黏糊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