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简体楷书
【本 义】猪。
甲骨文豕“”,猪是人类补充肉类蛋白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繁殖能力很强,而且身上有很多肉,一只猪可供很多人吃。猪从侧面看起来大腹便便、肉嘟嘟的,嘴巴尖长,尾巴细短,还有粗短的四肢,根据这些特征就刻画出甲骨文豕()字;金文豕“”强化了猪头“”形象“”,弱化了身躯,把大腹便便、肉嘟嘟的身躯简写成一条线;篆文豕“”承继金文字形,把猪头由斜的“”变成平的“”;演变为隶书豕“”,把猪尾巴写成了一撇一捺“”;演变为楷书“豕”。
豕“猪”的本义消失后成为了单纯的造字字件,“豕”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单独使用,后另造“猪”代替,还有一字“彘”也是猪,是指野猪。猪是指家猪,还有野猪,野猪和家猪的区别是嘴长獠牙、颈背部鬃毛长。
从甲骨文的“豕、犬、象、豸”四字的一些字形来分析,不难看出,古代的人们造字的思想~~抓“形象特点”,象“”是在豕“”头上加一长鼻子,犬“”是在豕“”的屁股上加一上卷的尾巴,豸“”与犬相似在豕“”上加大嘴(表猛兽,下面的豕略有变形)。寥寥数笔就能很形象的表现出“豕、犬、象、豸” 四种动物,不能不敬佩先民观察客观世界的能力和艺术的表现手法,始终贯穿于象形字体系中,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基本解释
豕
shǐ
猪:封豕长蛇。狼奔豕突(喻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像被追赶的狼和猪那样奔突乱窜)。
笔画数:7;
部首:豕;
笔顺编号:1353334
详细解释
豕
shǐ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猪)同本义〖swine;hog;pig〗
豕,彘也。——《说文》
六畜蕃息豚豕猪。——《急就篇》。颜注:“豕者,彘之总名也。”
有豕白蹢。——《诗·小雅·渐渐之石》
豕首纵目。——《楚辞·大招》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察传》
又如:豕心(豕贪食,用以比喻贪婪无厌之心);豕仙(战国时朔人献给燕昭王大豕,此豕年岁已有一百二十年,故称豕仙);豕牢(养猪的房舍);豕突(象野猪一样奔跑乱窜);豕首(猪头似的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