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幻青龙镇
时间:2013/9/26 8:56:00 来源: 山西日报 作者: 蒋殊 浏览量: 1658
从太原市往北约20公里,就到了阳曲县青龙镇,当地人说,此镇有千年历史。《阳曲县志》记载:此镇原以青蒿茂盛,取名青蒿嘴,后因村庄顺河岸修建,蜿蜒曲折,形似巨龙,故改称青龙镇。
确实,青龙镇整个建筑群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古镇南北长约5华里。当地人对他们的建筑更是津津乐道,讲起来绘声绘色。镇东一条大河由南至北滚滚而去,远远望去,青龙镇犹如一条出水巨龙,腾空而起。
青龙镇东面有一处高地,上有一高约十余米的土丘,是古镇的制高点,相传为古代诸侯纷争时所筑的烽火台。专家称,青龙镇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除烽火台外,还有明代古堡、地道、碉堡工事等军事设施,听了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据说,自汉代而下,这里就一直是兵家之必争之地。一千多年来,古镇居民为躲避兵刃之灾,在房屋下修筑地下通道并互相贯通,更在离村3里远的孤堡修筑窑洞,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民间防御工事。
提到孤堡,笔者大感兴趣。因为有资料显示现在还存有一处。于是第二次去青龙镇的那个下午,在镇内逗留一个多小时后,专门打听此处。但问了几位当地人皆称不清楚,只知道大概方位。后来一位70多岁的热心老人自告奋勇,愿带我们前往。然而跟着他一路向西而下,再爬坡而上,却只看到此处只是一片修筑高速公路的凌乱工地,哪有孤堡窑洞的影子。老人远远地冲干活的工人们吼问:孤堡窑洞可还在?对方也吼过来:不知道!无奈的老人转了好几圈说,应该就在这一处。再谈起,他说也只是小时候听大人们提起,自己从来没有真的找到过确切地址。
听说,当初这些窑洞的作用实在太大了。1937年日军入侵时,全村百姓全部进入洞内,即便日军发现后用飞机轰炸,躲在最下层的他们也几乎未有伤亡。那时候,五六百人在洞内几乎住了一年多,直到解放。
早在2005年,青龙镇就被确定为太原市政府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之一,2006年3月被列入太原市“十一五”时期产业调整第一批融资项目。现在的五里长街已初具规模,虽古道易辙,行走其中却依然能感受到当年慈禧经过时九里宫车十里尘、三千粉黛百官辇的浩浩皇威。
(责任编辑:赵娜)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