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存82岁维歇尔式地震仪 可完整记录地震波
时间:2014/4/16 10:49:00 来源: 中新网 作者: 黄艳 胡玉梅 陈志 浏览量: 1690
位于中山陵景区内的南京地震科学馆 马晶晶 摄
维歇尔地震仪 资料图
在中山陵景区内,有着“华夏第一台”美誉的南京基准地震台,对面就是南京地震科学馆。昨天,网上传出消息:“南京地震科学馆因为疏于管理和维护,已有两年时间没有接待游客了;更令人震惊的是,已经有82年历史的‘镇台之宝’维歇尔式地震仪,也一直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对此,江苏省地震局副局长张振亚表示,科学馆一直正常开放,维歇尔式地震仪去年12月刚完成大修,仍可正常工作。
“镇台之宝”维歇尔式地震仪
德国地球物理学家维歇尔设计制造的一种地震仪,曾在世界地震台广泛使用。南京基准地震台的这台维歇尔式地震仪重达十七吨,是除德国哥庭根外,世界上仅存的最大最重的地震仪。维歇尔式地震仪有一个保持平衡的摆锤,只要地面发生一点点“晃动”摆锤就会运动,其产生的动力也会随之传到“记录笔”上,从而完整地记录整个地震波。
2013年,江苏省科技厅专门拨款20万元,南京基准地震台对地震仪进行了彻底的维修,据张振亚介绍,维修后地震仪的工作能力让人惊叹,在地震仪前,吹上一口气,指针都能察觉并记录下来。
记者探访
南京地震科学馆的仪器上落满灰尘
昨天,网上传出消息称:“南京地震科学馆因为疏于管理和维护,已经十分破旧,有两年时间没有接待游客了;更令人震惊的是,已经有82年历史的‘镇台之宝’维歇尔式地震仪,也一直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
昨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顺着中山陵绿道,在灵谷寺附近的山林间,找到了南京地震科学馆,这是一座二层小楼,每层面积约200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有些荒凉。正门前的台阶上满是枯黄的树叶,馆内没有一点灯光,透过树叶缝隙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有些昏暗。
走近科学馆,大门没锁,但是门内还有一道上了锁的拉闸门。透过拉闸门可以看见,馆内陈设着各种型号的地震仪,全都布满了灰尘。
记者再走到大门的两侧,发现窗户基本都是敞开的,凑近窗口时,能闻到一股浓重的潮湿味道。
部门回应
正常开放,但主要接待预约参观团体
随后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江苏省地震局副局长张振亚,他表示,南京地震科学馆属于南京基准地震台管理,2002年重新建设后对社会免费开放,“12年来,科学馆一直处于正常开放的状态,并没有关闭或闲置,所有市民都可以前去参观。最近几年,每年都有万人以上的参观量。”
那么,为什么游客看到的科学馆都是大门紧闭呢?南京基准地震台相关负责人陈飞解释说,“科学馆一般情况下是团体预约参观的,我们还会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讲解。”不过,因为地震台工作人员都在进行科研工作,科学馆并没有专门人员管理,所以没人参观时都是关门的,毕竟里面有不少专业仪器,一旦失窃损失很大。“其实散客想要参观,只要走到地震台里说一声,就会有工作人员去开门的。”
深度追问
地震科学馆为何处境尴尬?
交通不便是科学馆的问题之一,此外,硬件条件也是硬伤,科学馆面积太小,内容不够丰富,没有互动功能,这都是地震科学馆难以吸引参观者的关键。
现代快报记者问了几位小学生,他们都表示不知道这个科学馆。“学校也要求参观一些科学馆,像南京的科技馆我们都去过,有时候是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去的,假期也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但次数不多。”
那么,能不能结合科学课等课程到场馆参观?对这一点,老师们表示比较难。“一是安全问题,还有是课时问题。”
有老师向记者解释,出去一趟就至少半天,需要四节课的课时,这样一趟,科学课两周都没法正常上了。“所以现在都是作为寒暑假作业,请家长带孩子去参观,然后盖章反馈到学校。”但通常,家长们带孩子去的也是比较热门的科学馆。
未来出路
已申请升级改造,将投入声光电设备
张振亚表示,南京地震科学馆建设之初的考虑是,将科普和地震台的日常工作并到一起,毕竟地震台没有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去管理科学馆。除此以外,经费其实是最大的问题,张振亚说:“500多平米的馆,除了土建以外,当年所有装修和布展的费用,只用了25万块钱,资金不足,就只能因陋就简了,根本不可能将馆修建到便于参观的地方。”
据张振亚称,目前江苏省地震局已经向主管部门申请了“江苏省十二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其中“地震基础能力提升”一项中,就包含了科学馆的升级改造计划,“项目通过的话,将带来总计3000多万资金,到时候,科学馆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张振亚说,“面积扩大,内容提升,加强互动,到时,加上各种声光电的技术手段,科学馆吸引力自然会大大提升。”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张振亚还有更多的考虑,“硬件问题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还是应该唤起市民对防震减灾的重视,”他说,“我在国内外考察了不少地方,感觉国内对防震减灾的问题,还比较淡漠,我希望学校和家长,都能够投入足够的重视。”
(责任编辑:赵娜)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