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红色文化频道首页 红色歌曲 红色丰碑 红色旅游 红色经典 红色圣地 领袖风采 革命人物 见证历史 激扬文字 红色图库 红色影视 红色收藏

乌山上的红色山大王——卢胜

时间:2013/9/24 9:45:00 来源: 人民政协报 作者: 苏振兰 浏览量: 1894

 本文摘自《人民政协报》2013年04月18日第六版
说过陶勇,许多人都知道:一代猛将;说起卢胜——这位陶勇在抗日战场、解放战场上的好搭档,许多人不一定知道。通过仔细回顾卢胜将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军事生涯,我们会立即得出结论:他不愧为一代名将。
 
  卢胜原名卢家扬,1911年11月5日出生于广东省乐会县(今海南省琼海市)九曲江乡万泉河边的芳岭村一个渔民世家。1927年4月,海南军阀当局发动“四·二二”事变,大搞反共清党、镇压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卢家扬愤而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琼崖讨逆革命军,并多次参加攻打驻博鳌港的反动武装。1928年2月,卢家扬被党组织调任中共乐会县委交通联络员。小小年纪的他,常要步行60余里的山路,还要经过多处艰难危险的关卡,但每次都能胜利完成任务。这年夏天,国民党军第十师配合海南地方武装数千人对琼崖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党组织决定疏散革命骨干。他与部分中共党员被迫渡过万泉河,从海口搭渔船潜往新加坡。到新加坡后,他进入一家制胶厂做工,同时进合星学校读夜校。夜校的教员都是进步人士,他在那里提高了文化水平,又真正懂得了革命道理。1929年2月,不到18岁的卢家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他自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生涯。
 
 
  1932年春节前,卢家扬在一艘外国轮船当海员(做厨师助手),经常参加海员工会活动,进行革命宣传和秘密活动,被英国殖民当局以“共产党嫌疑”缉捕。面对殖民者的威逼利诱和种种折磨,他始终以“不知道”回答,监狱当局没有取得任何证据,只好以“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将他驱逐出境。这一次被捕受刑,给他留下终身无法治愈的支气管炎,也使他对被压迫民族必须反对帝国主义有了切身体会,还锻炼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曾幽默地说:“和国民党斗争,那不算本事;和帝国主义斗争,本人干过!”卢家扬被押回海南岛时,家乡革命正处低潮,无法与组织取得联系。于是,他决定到厦门去。很幸运,他很快与党组织接上关系,被安排在地下交通站工作,公开的职业掩护是咖啡馆里的厨师。1932年10月,由于他工作积极、勇敢机智,被批准转为中共党员。
 
  1932年底,卢胜获准到闽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闽南独立第三团(简称红三团)团部工作。其时,国民党第19路军正奉命在福建“剿共”,(南)靖(平)和(漳)浦苏区战争频仍。作为20出头的小伙子,卢家扬坚持要到第一线和敌人干,遂派他到第四连任排长,经常带一支20余人的队伍在平和县南胜、五寨一带,打击地主团防武装,帮助地方建立革命政权。
 
  1934年春,(南)靖(平)和(漳)浦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平和县欧寮(村)成立,经历战火考验的卢家扬也升任红三团第四连政委(即政治指导员)。同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南)靖(平)和(漳)浦苏区失去了中央苏区的战略支撑,红军游击队遂成孤军,斗争形势顿时急转直下。但是,卢家扬等人没有消沉,他们在和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把红旗牢牢插在闽南大地达三年之久。
 
  1934年11月,在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驻地平和县埔尖山,卢家扬率第四连担任战斗主力,红三团采用“引猪入槽”之计,重创国民党龙溪专区沈东海保安独立营。此次埔尖山战斗,第4连唱了主角:为了诱敌冒进到便于设伏的埔尖山,卢家扬先派了一个短枪班主动扰击沈敌,沈敌不知是计,追着短枪班一步步来到埔尖山上。当敌人窜进红三团预设的包围圈后,红旗展现,军号吹响,埋伏在两侧的第四连等部一齐开火,霎时间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抱头鼠窜。战斗结束时,红三团毙敌30多名,俘敌80余名,缴重机枪2挺、长短枪100余支、子弹10000余发、军用品30多担,取得了“埔尖山大捷”。
 
  南胜圩位于平和县腹地,是敌人进攻红军尪仔石山游击根据地的前哨站和集结地。1935年3月,敌人兵分两路从此地出发进攻尪仔石山根据地。为粉碎敌人的“清剿”计划,卢家扬奉命率领第四连百余人神速出击南胜圩,直捣敌人的老窝。战斗打得很利索,不到一小时即攻克了南胜圩。战斗结束后,他们镇压了反动豪绅,筹集了一笔款子,随即迅速撤回山上。
 
  1935年8月,为了使闽南和粤东根据地连成一片,同时牵制国民党军对(南)靖(平)和(漳)浦根据地的“清剿”,中共闽粤边特委指派卢家扬带领红三团第四连的40余名精干武装去开辟云(霄)(平)和诏(安)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出发前,为了坚定必胜信心,他特意把名字“家扬”改为“胜”。后来,在闽粤边、乌山一带的人们多数只熟悉老红军“卢胜”的名字,很少人知道他的原名“卢家扬”。
 
  卢胜一行一路转战到乌山东侧的水晶坪地区,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介绍(南)靖(平)和(漳)浦根据地农民均分田地、抗租抗税的情况,帮助群众建立农会、农民自卫队武装,打掉水晶坪附近反动地主民团武装,很快打开了局面,影响迅速扩大到乌山西南侧的诏安部分地区。1935年9月,根据中共闽粤边特委决定,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云(霄)(平)和诏(安)独立营,卢胜担任营长,成为“乌山上的红色山大王”。
 
  1936年3月,以云(霄)(平)和诏(安)独立营为骨干,整编为闽粤边红军支队,卢胜担任支队长。闽粤边支队成立后,由于能自觉地采取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紧密依靠群众,所以不仅粉碎了敌人的“清剿”,还打了不少好仗,其中比较大的战斗有奇袭云霄城。当年8月底,中共闽粤边特委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的战斗任务。会上,大家采纳了卢胜的建议,利用传统中元节,白天奇袭云霄县城,以求一举三得:既可牵制敌人集中兵力对根据地的进攻,又可夺取敌人银庄以解决经费困难,还可解救被关在云霄县监狱的革命群众。9月3日,闽粤边红军支队抽调40名精干人员,在卢胜指挥下便装潜入云霄县城。城内战斗打了约一个小时,卢胜腰部负伤仍坚持指挥,待主力撤出县城北门后,他即带领掩护部队用手榴弹开路,勇敢快捷地从西门撤出云霄城。奇袭云霄城,红军缴获现钞1万多元、银元数百元,帮助部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军需和冬衣经费,还救济了部分根据地贫苦群众。此役显示了闽粤边红军的战斗实力,蒋介石当月就增调中央军第七十五师赶到闽南加强防务。不久,闽粤边红军支队改称闽粤边红军独立营,卢胜担任营长,“是中央红军长征后,闽粤边红军数一数二的军事干部”。
 
  由于主动地采取了这些战术,卢胜和他的游击队常常能在战斗中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最后终于坚持到抗战的来临。
 
(责任编辑:张姬云)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