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对于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毛泽东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提出共产党员要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
1949年,历经28年艰苦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取得了执政地位。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对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战略性的思考与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认真学习和总结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能够为今天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也是广大理论
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进行了探索。
一、心系群众: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政党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都难以生存和维系政权。可以说赢得一定数量的群众支持和拥护是政党执政的基础性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代表,要巩固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更需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自己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以后,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当说,党执政以后,客观上为密切联系群众创造了良好条件,使过去统治者设置的
隔离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障碍不复存在,共产党在自己政权的保护下可以自由地不受限制地进行群众
工作,发动、组织、带领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但是,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同时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化变质的危险。因此,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反复思考着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为人民长久执政、执好政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他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
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两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认识执政规律、掌握运用执政规律的经验总结。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把坚持“两个务必”,反对脱离群众,防止党和人民政权蜕化变质作为极端重要的大事来抓。而在中国,则要特别强调党的思想建设,通过思想教育和整风
运动不断纠正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作风,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又强调指出: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就能继续获得胜利。建国后,毛泽东从密切党群关系出发,更是特别强调坚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问题。建国初,毛泽东在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信中再次提出:我们希望“全国一切革命
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
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2〕此后,他在多次讲话中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他再三强调,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
针对执政党的特点,毛泽东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根本
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这一整套
工作路线,既从本质上揭示了党同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也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实施正确领导的根本保证。
如何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中共中央在建国初就根据毛泽东多次讲话的精神,发出了关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指示。鉴于有一部分党员,特别是负相当责任的党员干部,向党外群众摆党员架子、摆革命老资格,不愿或不善于和党外群众及民主人士合作的关门主义的毛病,并因此而使人民的事业受到损害这一情况,党中央摘编了《斯大林毛泽东论共产党员要善于和非党群众团结合作》的学习材料,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学习并据此检讨,努力克服脱离群众的毛病,以保证党永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毛泽东还强调党的各级干部都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规定领导干部至少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到下面蹲点和调查、将军下连当士兵等。这些在执政党的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情况下,对于密切党群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宗旨教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加强党的建设,核心问题是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执政后,怎样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的、血肉不可分的关系,当然需要做多方面的
工作,其中关键一条,就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党一贯坚持处理党群关系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党坚持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多次强调,党的性质和革命的伟大目标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4〕中国共产党正是从这个根本宗旨出发,才能把人民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才能感动人民群众,筑成了革命的铜墙铁壁,组建了勤劳智慧的劳动大军,这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独特政治优势,也形成了政治上强大的凝聚效应。正是党领导了人民群众,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和不懈的努力,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建国后,党领导着劳动大军努力进行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是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虽然党在执政后有过失误,但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改变,而且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坚决地纠正了这些失误。事实表明,我们的党是一个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谋利益并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无产阶级政党,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时时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求任何私利,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在执政的条件下,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有一个共产党员如何对待贡献与索取的问题。他一贯要求全党同志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于牺牲,无私贡献,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毛泽东所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排斥和否定共产党员在政策、制度范围内所许可的个人利益,而且也认为这是正当的,但是作为共产党员,其真正价值却不在这里,而在于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之中,服务得越好、越多,对人民所作的贡献越大,就越有价值。离开为人民服务,不讲为人民作贡献去追逐个人的利益,甚至超越政策和制度的规定去谋取私利,就背离了党的宗旨,就不配做一名共产党员,这是决不容许的。
毛泽东还强调共产党的干部要增强公仆意识,永远做人民的勤务员。毛泽东认为,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许多党员在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担任着一定的职务,和一般党员相比,承担的责任更大,其行为的社会影响也更大。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更应牢记党的宗旨,甘当人民的公仆,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建国后,基于党处于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主要表现为干群关系的认识,一再强调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决不可当官做老爷。毛泽东认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执政党的干部之所以是人民的公仆,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所要求的。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为了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就需要选出自己队伍中的优秀分子作代表,并赋予其相应的职权来管理国家,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不论以何种方式产生,都是人民群众的公仆,而人民群众则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毛泽东思考的重点,也是他建国后着力解决的问题。而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就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就要做到为政勤勉、为政清廉。对人民交给自己的
工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地干好;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刚直不阿,任人唯贤;要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图名利,绝不利用权力谋取个人的好处、私利,在政治上生活上不搞特殊化。
三、从严治党:强调反对官僚主义的紧迫性、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由于环境的变化,在党和政府中都出现了一些干部和机关
工作人员经不起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许多人陷入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泥坑”。[5]毛泽东针对党执政后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明确指出了执政党要特别注意反对官僚主义,并反复指出,必须清除党内的官僚主义,否则,它将危及党的战斗力,严重干扰和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损害党群关系。他不断告诫党员干部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警惕党内特权阶层的产生,并号召全党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有许多重要论述,50年代中期,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防止党内特权阶层产生的思想。他说,要破除当官做老爷、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他告诫全党:“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6〕
为了防止和消除官僚主义现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做出了一些规定和采取了一些措施。建国后,毛泽东一直思考和探索防止、制约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除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外,主要有:建立了一系列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的制度;成立党的各级纪律检查组织和政府监察机构;在报纸刊物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建立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制度;开展整党整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进行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毛泽东还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能否巩固执政地位,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取决于能否遏制住各种腐化行为。他严肃地向全党指出:“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7〕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了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进行的指示》,果断发起了以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三反”
运动。在
运动中,我们党发现党内和政府内的腐败分子大多与不法资本家内外勾结,共同进行违法活动。于是,1952年1月,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在
城市中限期开展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从而使“三反”
运动与“五反”
运动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建国初规模浩大的一场反腐败斗争。为使“三反”、“五反”
运动健康发展,毛泽东自始至终抓
运动的领导
工作,事必躬亲。经过近一年的斗争,这场全国性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特别是处决原天津地委和行署主要负责人刘青山、张子善的行动,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扶正祛邪的良好效果,也充分反映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对清除党的肌体上发生的腐败现象所具有的高度的警觉性和巨大的决心与魄力。对这两个人的处理,毛泽东表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8〕在“三反”、“五反”
运动中,通过对腐败分子的严厉打击,有力抵制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清除了党内的一批腐败分子,教育了广大党员群众,纯洁了党的肌体,树立了廉洁朴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客观形势要求党实现由领导革命向领导建设转变。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了许多重要思考和有益探索。这些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于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王冠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