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圣地 见证成长(图)
时间:2012/5/31 16:19:0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采集侠 浏览量: 657
红色圣地 见证成长(图)
2011年06月20日 12:33 来源:天津日报 手机看新闻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就是在这座小楼里召开的
红军街上红歌团
20位遵义会议与会人员图片
96岁的老红军王道金
中共中央在津秘密印刷厂旧址
红色档案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智取遵义,9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遵义城。中共中央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精神,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老城子尹路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二楼会客室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陈云、朱德、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何克全(凯丰)、邓发。李富春、刘伯承、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列席会议。与会者共20人。会议围绕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而展开。
陈云同志《(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手稿记载,会议开了三天,作出四条决定:(一)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二)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和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在中央大多数领导人觉悟的基础上,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左”的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恢复了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 转折之城话转折
撰文\本报记者 张强 摄影\本报记者 胡凌云
一栋小楼,廿七平米,万里长征转折地;三个长夜,十二白昼,幼年政党成熟时。
6月14日这一天,雨下得有点密,偏又时断时续,往往会在你走入景点时歇,在你走出屋子时急。
就在这样的雨中,天津日报社庆祝建党90周年青年记者采访团来到遵义,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身边还有不算拥挤但也为数不少的游客,时不时会相互聊上两句,或者共同为某件展品感叹一声。
一、转折之城是如何铸就的
“如果没有这次转折,红军的命运、我们党的命运无法想象。”
1935年1月的遵义,只有3万人。
1935年1月的红一方面军,也只有3万人。被迫从中央苏区开始长征的86000人,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之后,终于抵达贵州遵义时,就还有这么多。
这个月的7日,30名换了军服冒充黔军的红军号兵骗开城门登上城楼,赢得了红军在此驻扎12天的机会,吹响了走向转折点的冲锋号。
这个月的15日至17日,在坐落在遵义老城子尹路的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公馆二楼,连续三个长夜,讨论通宵达旦。20名与会者共同书写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片断。具体的会议过程,如今已很难考证。而柏公馆这间27平方米的会客室,无声地见证了整个过程。可惜的是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出于文物保护和游客安全的考虑,这里现在已经不再对游客开放,我们无法置身其中去遥想当年。
当时的遵义之外,还有国民党和地方军阀150个团40多万人的军队,正对红军围追堵截,虎视眈眈。原本想要在遵义建立根据地的想法,在遵义会议上被否定,通过了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在川西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两次大转折之一,另外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党史研究界一致认同的观点。毛泽东曾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
于是,才有了四渡赤水、虚指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挥师北进;才有了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最终的胜利会师。
(责任编辑:LPP)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