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节日假日频道首页 传统节日 节气 中国历法 纪念日 民俗节日 民俗客栈 民间文化 节日菜谱 地方特色 节日预报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流行节日 民族节日

农历

时间:2013/6/19 15:22:00 来源: 百度百科 浏览量: 906

农历 农历是中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


农历图片">  

农历



      农历是中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农历是中国目前与格里历(即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

农历

农历


 

简介

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汉历、老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完善于汉代,加之主要是汉族人使用,所以中国其他民族包括清朝刚建立时都把此历称为汉历。到辛亥义举后,因使用西历,此历称为旧历或夏历。

汉历的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二个月普通月份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由于每平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年(即十二个普通月份加上一个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 量的接近365.2422日。由于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0.368=368/1000=46/125,即125个回归年的话正好余出46个朔望月,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经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汉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因此把汉历称为阴历是不恰当的。

汉历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历法中,唯一既照顾到太阳历,又照顾到阴历的历法。因此,有人说西方的历法比中国科学,这显然是错误的。比如,公历中,一个“月”的概念首先就已经违背了“月”这个初始的概念。

农历规则

日月年的定义和周朝的制度是分不开的,因此夏历受到了当时周朝制度的影响。下面我们进行逐一的介绍(我们这里的时间、月相计算以东经120度(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为准)。

常用术语

黄经:是在黄道坐标系统中用来确定天体在天球上位置的坐标值、共分成360度、在这个系统天球被黄道平面分割为南北两个半球,太阳移到黄经0度为春分、移到黄经90度为夏至、移到180度为秋分、移到270度时为冬至。 朔日:月球移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时的那一天叫朔日。

平朔:用朔望月的平均长度计算、没考虑日月运行的不均等性;缺点:“含有真正的“朔”的当天有时可能会出现在前一月的最后一日(“晦日”、廿九日或卅日),有时会出现在初二”。          

定朔:计算考虑了日月运行的不均等性,将含有真正“朔”的当天作为每月的开始。平气: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平气两个节气之间的天15.22天。定气:计算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定气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不一样、短的只有14天、长的达16天。

冬至日:冬至交接时间所在的那一天就叫冬至日。冬至日必须在子月:冬至日当天或冬至日前的那个朔日定为子月初一“起点”(注意:起点和算命不同)。

建正:年首月份,所说的建正就是“夏正:夏历正月建寅[子月为11月];

殷正:殷历正月建丑[子月为12月]、鲁历同殷历;

周正:周历(周朝历)正月建子[子月为正月];

秦正:秦历《颛顼历》正月建亥[子月为2月]。

置闰:农历1个月就是1个朔望月、月的平均天数≈29.53059天,农历一年12个月≈354.367天;但是1回归年≈365.2422天,这样农历一年比回归年少≈10.866天,农历≈2.71771年就比回归年少1个月,如不调整过不了几十年就会出现冬、夏倒置。为了让农历年平均天数等于回归年农≈2.71771年必须设一个闰月。置闰规则请看《历代农历编历规则》。

节气: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清朝(公元1644年)以前用平气计算,清朝(公元1644年)以后用定气计算。

规则

日的定义:以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其中以太阳离地平线最远的一个时辰为子时,作为一天的第一个时辰。那么,子时就是在现在0:00前后一个小时之内。那么,这样,夏历中的一天的开始是在今天的23:00。

月策与置末规则:朔日为每月起点(初一日);朔日(月初一日)到下个朔日(下月初一日)有多少天、这月就有多少天。有30天为大月、有29天为小月;唐朝(公元619年)以前用的是平朔、唐朝(公元619年)以后用的是定朔。

年策与置闰规则:以冬至日必须在子月(寅正十一月),上个冬至月(子月农历寅正11月)到下个冬至月(子月\农历寅正11月)有12个月就不置闰、上个冬至月(子月、农历寅正11月)到下个冬至月(子月、农历寅正11月)如有13个月就要置闰、以上个冬至月(子月农历寅正11月)后的第一个没中气月设为闰月、在几月后面就称闰几月。 例如:2032年农历冬至月到2033年农历冬至月之间有12个月,就不置闰。2033年农历冬至月到2034年农历冬至月有13个月就必须置闰,在2033年冬至月(11月)后的第一个无中气之月就是2033年冬至月后的第1个月,就定为闰月。它正好在冬至月(子月[11月])后,所以就叫闰子月(闰11月)。

农历干支计算方法

农历干支纪年方法是这样的: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先确定地支:以冬至所在月份为子月,以此类推。遇到闰月则采用上个月份的地支。确定地支后,下来确定天干: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二月是丁卯,三月是戊辰,类推;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目前,中国民间对干支纪月起始日的确定存在分歧,共有两种观念。一种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单数节气(即“非中气”)作为每月的起点;另一种是以朔日(即数字纪月每月的初一日)作为起点,遇闰月则与上月用同一干支纪月。以2001年(辛巳年)为例,公历2月4日立春,3月5日惊蛰;1月24日是正月初一,2月23日是二月初一。按第一种观念,则庚寅月从2001年2月4日开始,辛卯月从2001年3月5日开始;按第二种观念,则庚寅月从2001年1月24日开始,辛卯月从2001年2月23日开始。

干支计日法

甲子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八又是丁酉日。

干支计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诀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计算方法

由于农历干支纪年存在大量问题,如干支每60一循环,就会有重复。因此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皇帝年号与天干地支同时使用,以避免重复。如清同治三年,甲子年(公元1864年)。下面介绍一下数字纪年方法:

1.年份使用皇帝年号或者黄帝纪年纪元

2.月份以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然后以此类推。如果有闰月,则该月的月份和上一月相同

3.日期以朔日所在为初一,然后依此类推,一直计数到下一个朔日。

(责任编辑:史林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