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名城名镇频道首页 名山大川 旅行指南 文化遗产 文明古迹 名村 名镇 名城 贤达名流 地方特产 红色旅游 万景台 历史渊源 古建园林

太原迎泽公园的藏经楼是从太谷县迁来的,还有9座年代古楼

时间:2017/12/1 10:35:30 来源: 天枢山西庄园网 浏览量: 2092

在太原的大街小巷

有许多的古建筑

它们不仅彰显了祖先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名楼名阁吧

01唱经楼

位于鼓楼街中段,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明、清科举考试榜首称“五经魁”,而唱经楼正是“五经魁首”唱名之楼,故称“唱经楼”。

现存建筑以唱经楼为主,由正殿、春秋楼、通廊相结合,平面布局呈“工”字形。

唱经楼坐北朝南,为明代所建,由长廊与大堂相连,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顶,殿顶孔雀蓝琉璃剪边,一层面阔、进深各三间,南向明间设卷棚抱厦。

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重檐设平座,檐下施双翘五踩斗栱。

02万字楼

文瀛湖边矗立着一座造型独特的民国建筑,从空中俯视,它的平面造型一如佛教符号“卐”,因而习惯上被称做“万字楼”。

“万字楼”是一座二层楼阁式建筑,一共29个房间,结合中国传统木结构手法与近代建筑技术而修建,屋顶和立面造型采用了传统的仿清式歇山顶和柱廊,而结构形式和门窗则是实用大方的民国年间西洋式样。

“万字楼”独特的平面布局在中国传统建筑实例中极其罕见,无论是建筑形制还是雕刻图案,都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03藏经楼

位于迎泽公园中心广场。藏经楼又名风华楼,原是太谷县资福寺的建筑之一,称藏经阁,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为仿明建筑,资福寺早毁,唯藏经阁独存。

新中国建立后,为规划迎泽公园,1958年把藏经阁由太谷县迁来,1960年全部安装完工。

阁楼高约17米,外看三层实为二层,全木结构,重檐歇山式琉璃瓦顶,雕梁画柱,巍峨壮丽。1979年崔生茂书写“藏经楼”悬挂楼中央。尔后数次彩绘,扩建广场,形成今天的规模。是市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04劝业楼

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文瀛公园北端。原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创建的劝工陈列所,亦称劝业楼。

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二层硬山式楼房,上下层均出檐有廊,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326平方米。

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先生到太原视察,19日下午在文瀛公园劝业楼二层向太原各界群众凭栏发表演说,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山西武装起义,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莅晋这一大事,1986年5月,将劝业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

05同蒲大楼

位于建设北路太原东站,建于1932年,现为北京铁路局太原分局办公楼,大楼高三层,中部突起四层,具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是市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中间高、两边低,楼层间整齐排列着的窄而长的棕色窗户,使得整个楼体好像一个打开的手风琴。

06工程师楼

位于教场巷22号。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山西相继修筑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山西地方政府为安排筑路工程的本籍和外籍工程技术人员的住宿,在教场巷一带新建住宅,当时该巷也有“工程师街”的别称。

2009年11月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列入“太原市历史建筑”名录。

07水母楼

水母楼位于晋祠圣母殿旁边,又称水晶宫,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全楼分上下两层。

楼下石洞三窟,中间一窟设一尊铜铸水母像,端坐于瓮形座位之上。

楼上坐西向东设一神龛供奉水母。神龛两侧有八个侍女塑像,体态优美,衣纹飘逸,造型别致,也是难得的艺术佳品。

08进山钟楼

位于府东街西口原督军府西北隅,原本是明、清时为巡抚衙门放煤的地方,因煤多似小山,故称“煤山”。

清光绪年间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时扩建为“梅山”。民国时在其原基础上建成山景园,并将其改成“进山”,在山顶部建有“进山钟楼,上自有鸣钟”。

民国期间,进山钟楼一直是山西的标志性建筑。

09三台阁

位于晋祠景区,建于悬瓮山腰,因地势高峻,命名三台,与吕祖阁一线毗连。

清光绪初晋祠住持僧续昙募建,东向三楹,面宽9米,进深5米,占地面积45平方米。

10迎泽阁

迎泽公园改造后,在原假山瀑布位置,全新打造“迎泽阁”建筑群。

三层高的迎泽阁,造型上属于重檐阁楼,高大厚重的底座撑起塔状阁楼,每层的塔檐上已铺设了青色琉璃瓦,檐角还悬挂着铁质风铃。

远眺,这座阁楼古朴、大气。登上这座阁楼,可以一览公园全貌。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