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名城名镇频道首页 名山大川 旅行指南 文化遗产 文明古迹 名村 名镇 名城 贤达名流 地方特产 红色旅游 万景台 历史渊源 古建园林

黑龙江瑷珲古城

时间:2014/3/21 10:38:00 来源: 古镇网 浏览量: 545

最早的瑷珲,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为适应对元朝残余势力斗争的需要,在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的下游,即今天的俄罗斯境内维笑勒伊村一带,建起了个瑷珲城

最早的瑷珲,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为适应对元朝残余势力斗争的需要,在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的下游,即今天的俄罗斯境内维笑勒伊村一带,建起了个瑷珲城。瑷珲的名字源于附近的瑷珲河。瑷珲又有“艾辉”、“爱乎”、“艾虎”、“艾浒”等多种称谓,皆为达斡尔语音译。翻译成汉语,就是“可畏”的意思。

到了清朝,瑷珲成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驻地。因地处江东,与内地的交往颇为不便。1685年,清政府同意将黑龙江将军驻地由江左岸迁往江右岸,即今天的瑷珲城的位置,重新建筑城寨,名字仍为瑷珲。这就是现在的瑷珲古城。

190083日,沙俄侵略军从南、北、东三面夹攻瑷珲城,瑷珲军民在瑷珲副都统北路翼长凤翔的率领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抗击沙俄的壮丽篇章,最后因寡不敌众,城池失陷。沙俄侵略者将这座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付之一炬,幸存的只有一座魁星阁。

1906年春,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派遣副都统姚富升接收瑷珲。姚富升到任后,遍访村民,赈济百姓,又赴海兰泡(今俄布拉戈维申斯克)与沙俄交涉,终于迫使俄军于19075月撤出瑷珲。瑷珲收复后,姚富升亲率善后司旗各员进行勘查,在一片瓦砾上,重建瑷珲新城。

瑷珲新城东南西北各有城门一座,南门外建一城隍庙,城内十字街中间建起钟楼一座,城内除衙署公所、城隍庙、文庙的学堂外,其余均为居民住宅。城东临江留马路街基,南北门外大街两旁均做交易区。
 瑷珲城人杰地灵,先后出过9位将军,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建瑷珲城时,有一位风水先生来到这里。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江面笔直,艳阳下犹如宝镜熠熠放光,便告诉人们,瑷珲是块宝地,十里大江要出十位将军。但是,要镇住这里的风水必须修座塔。人们照风水先生的意见办了。不料,在挖塔基时,突然从地下飞出一只蝴蝶。风水先生闻讯后,便连声感叹:风水破了,出不了十位将军了,只能出9位将军的石碑就竖在城南的松林里,每座石碑的碑文都用汉、满两种文字刻成。遗憾的是,这些极有价值的文物,都在动乱年月人为地毁掉了,没有留下太多痕迹。


魁星阁

据专家学者们考证,瑷珲魁星阁大约建于清朝光绪十八至二十六年间,即公元1892~1900年。民国瑷珲县公署档案中的《中国地理大词典县邑调查表》对魁星阁是这样记述的:城内东隅有魁星楼一座,高约三丈余,均为砖木砌成,上塑魁星像,登楼俯瞰城郭,历历在目。庚子之乱,全城尽被焚毁,惟此楼巍然独存,实可为古迹之一也。

古城的变迁史。


魁星阁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古迹,它不仅目睹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也记载了我国军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瑷珲古城的变迁史在时时警示后人:落后必然挨打,富强才能保国。

(责任编辑:胡翠莲)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