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道场时,幡幢二者经常并用,佛经中说:一一诸佛前,宝幢悬胜幡。甚至还有认为两者是可以等同的,如上述的木制幢幡又说:幡者悬于龙头之幢也,旗竿头安宝珠云幢旗,幡竿头
庄严道场时,幡幢二者经常并用,佛经中说:“一一诸佛前,宝幢悬胜幡。”甚至还有认为两者是可以等同的,如上述的木制幢幡又说:“幡者悬于龙头之幢也,旗竿头安宝珠云幢旗,幡竿头置龙头云金刚幡也。”唐代道士顾况也有诗句说:“香透纱窗笼桧柏,云生梵宇湿幡幢”,描写的就是,雨后云烟浮在寺顶濡湿幡幢等旗仗,从藏经房飘出的缕缕香烟,使古树参天的湖边山寺飘荡在幽香圣洁的气氛之中。
![](/UserFiles/upload/image/20130422/31916229.jpg)
宁波宝国寺正门经幢
![](/UserFiles/upload/image/20130422/57311200.jpg)
广东潮州开元寺大殿前的石经幢,造于唐代。
![](/UserFiles/upload/image/20130422/29058927.jpg)
杭州灵隐寺外的石幢,上面雕有莲花雕饰。
幢,音译驮缚若或计都,意译为幢、宝幢、天幢。幢是一种长筒状的旗帜,属于旗的一种。幢与幡的区别:幢,长筒状,竿柱高高突出,幢头安饰宝珠,并用各种彩帛庄严;幡,长条片状,长长的布帛垂悬而下。
幢的意义
幢,表示指挥群生,降制魔众,原是世问王者出行时的仪仗队护卫之物,或大将们指挥用的军旗。由于佛教称佛陀为“法王”,具有能降伏一切魔军的威力,所以佛陀说法被称为“建法幢”。如今,幢大多用以庄严佛菩萨及道场,认为宝幢象征众生清净菩提心体,万行都依据它而成就。因为幢幡上有宝珠,所以也叫宝幢。幢除了庄严佛堂、道场,还是一种佛菩萨的手中持物。如胎藏界地藏院的院主地藏菩萨,就是左手持莲,莲上有如意宝珠幢。所以叫如意宝珠幢,是因其“万法能生体也”,地藏菩萨也是“万法能生体也”,所以幢是地藏菩萨的三昧耶形。金刚界三十七尊之一的金刚幢菩萨,也以幢为标志。此尊菩萨从金刚幢三摩地智慧中,流出金刚幢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满足一切众生心愿。
![](/UserFiles/upload/image/20130422/55726495.jpg)
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建于北宋,高约十八米,是中国现存最高经幢。
(责任编辑:李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