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于悲喜剧 两个 极端类型的戏剧种类之间,这类作品题材必须是重要的;剧情要简单和带有家庭性质,而且一定要和现实生活很接近。 在正剧中,生活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往往同时
界于“悲喜剧两个极端类型的戏剧种类之间”,这类作品“题材必须是重要的;剧情要简单和带有家庭性质,而且一定要和现实生活很接近”。在正剧中,生活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往往同时作为表现的对象,正剧主人公也像悲剧人物那样把历史的必然要求作为自己的目的,具有明确的自觉意识,但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这种要求有实现的可能性,人物的命运、事件的结局在正剧中则是有完满性。正剧主人公的自觉意识不仅表现在为实现目的而付出的行动,也表现在对自身的审视和反思,因而往往经历着内在精神世界的斗争。 正剧的外部表现特征,主要在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它既指完美的收场、幸福的结局,又指生活的肯定方面或生活的否定方面。主人公也像悲剧人物那样追求着历史的必然要求,所不同的是,这种要求在悲剧中不可能实现,而在正剧中则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在喜剧中,不合乎历史潮流的要求被当做现实的目的而被追求着,而在正剧中,不合乎历史潮流的要求则被否定掉。正剧人物现实地实现着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创造着生活。他们既具有悲剧人物那种严肃的旨意、真诚的信念、深刻的思想情绪、为所追求的目的而献身的精神,又具有喜剧人物那种自信自足的性格。正剧人物也可能有他的局限性、有他的缺陷,但他们不像喜剧人物那样对自己毫无所知,而把自己置于自觉意识的对立面加以审视,加以批判,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前进着。
正剧更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过去的悲剧通常只表现身份高贵的帝王将相。喜剧则表现卑贱者。现在,正剧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拮取自己的表现对象。
正剧可以表现更为复杂丰富的性格与情感。它既可以包含悲剧的崇高和喜剧的滑稽,也可以表现更细致复杂的情感,比如曹禺的《北京人》被研究者称为中国最伟大的悲喜剧(正剧)。
根据狄德罗的看法,正剧应该具有道德的目的。但是不能因此进行道德说教,而是以情动人。不能妨碍剧情和戏剧动作本身的正常发展。
在
中国古典
戏曲中,众多的公案戏、家庭伦理戏、爱情戏以及表现下层人民与达官贵人、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剧目,都可以归于正剧。在中国现代和当代
话剧中,正剧是一种重要的体裁。
著名的正剧有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暴风雨》,狄德罗的《私生子》、《一家之主》,《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责任编辑:李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