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民族民俗频道首页 56民族 民俗风情 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 民俗禁忌 民俗趣谈 民俗时尚 民间音乐舞蹈 民间艺人 民俗史话 民俗收藏 民俗论坛

国画大师曾杏绯的艺术人生

时间:2013/9/24 12:41:00 来源: 中国民族网 作者: 贺璐璐 王迎霞 浏览量: 1697

个人档案 曾杏绯,1911年生,女,回族。江苏常州市人,从画80余年,以工笔没骨花卉见长,尤其擅画牡丹。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四、五、六、八届美展和《百年中国画大展》,作品收入

个人档案

曾杏绯,1911年生,女,回族。江苏常州市人,从画80余年,以工笔没骨花卉见长,尤其擅画牡丹。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四、五、六、八届美展和《百年中国画大展》,作品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女画家作品选》,《中国当代女美术家作品选》等大型画册。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周总理、宋庆龄纪念堂及外省博物馆、宁夏博物馆、宁夏文史馆收藏,1984年出版画集《曾杏绯花卉作品选》,1998年6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曾杏绯作品画集》。作品在宁夏历次评奖中均获一等奖。1985年,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宁夏自治区党委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10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民族百花奖”第五届民族作品展览组委会特授予她“民族杰出美术家”称号。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二、三、四届理事,现任美协宁夏分会名誉主席、宁夏书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她被华夏美术出版社和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集出版社组委会命名为“国宝级艺术家”,其艺术传略收入国内各种艺术家名人辞典和日本国出版的《中国当代美术家名鉴》。

德艺长馨香泽百年

——国画大师曾杏绯的艺术人生

桃红柳绿之时,曾老与儿媳在公园散步,其乐融融。

她是一株盛开了一个世纪的“牡丹花”,自江南到塞上,从艺八十余载不辍,绘事精纯,懿德垂范,遍育桃李。

她是一位走过百年的老人,更是一位蜚声全国的“国宝级艺术家”,她以一己之力延续着“常州画派”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发扬广大,自成一家于千里之外。

她是一位善良平和德臻完美的长者,默默以自己的品行春风化雨,滋润后人,为宁夏美术界的成长与成熟注入了情感的驱动力,树立了追逐的坐标。

时光回溯到1928年春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常州少女曾瑜(曾杏绯原名)端坐在画案前,凝神运笔,细心敷色,笔触过处,一幅生机盎然的花卉跃然纸上,尺幅间竟颇有几分清六家之一恽南田的风骨。那时的她压根也想不到,几十年后,自己会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宁夏,用精湛的画技和高尚的品格写出了一段绚丽的人生。

今日曾老百岁寿诞之际,新消息报特推出专题《百年杏绯》,祝愿老人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艺术之树常青!

策划:杜海涛谢荣生 撰文:贺璐璐王迎霞

两年前几乎同样的一个春日,记者曾经采访过98岁高龄的曾杏绯老人。没想到春秋两度,当再次踏进老人家门时,马上就要过百岁生日的曾老竟然一下子认出了记者,热情地拉着我们的手招呼我们坐下。

曾老家的窗前,一株蝴蝶兰正蓬勃怒放着,那刚硬秀劲的枝茎,柔润绮丽的花瓣,恰恰与我们即将揭开世纪画卷中呈现的曾杏绯惊人的相似。

在自古名人辈出的江苏常武地区,自清代以降,有文字记载的名人不计其数,其中才女之多,声名之盛,举国少有。这些响亮的名字,如今依然是常州人的骄傲:周璇、陆小曼、琼瑶、曾杏绯……

曾老爱花,人尽皆知。当记者将一捧花束送给她时,老人的目光一下子亮了,连连说:好漂亮,好漂亮的花啊!其实从孩提时代起,曾老就与花结缘,说不清是那许许多多名目的花儿草儿因为老人的画作有了神采,还是老人因为百年来都有芳香妍丽陪伴,所以人到百岁还依然精神矍铄,目光炯然。

花香、翰墨香与馨香的家庭气息,共同构成了曾老家中的和谐氛围,而祖孙三代同握画笔且皆有成就,更是被宁夏画界传为美谈。

两年前在宁夏50年影响力人物颁奖典礼上,给曾老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作为宁夏当代美术事业的创建者之一,曾杏绯在特殊的年代来到宁夏,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当时这片文化相对贫瘠的土地上,使之逐渐根深叶茂,蓬勃壮大。

结缘绘事

1911年3月26日,曾杏绯出生在常州青果巷一户殷实人家,曾祖父和父亲都曾为官。很小时她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岁入私塾,9岁进入常州女师附小。16岁时,曾杏绯不幸罹患肺痨,中途辍学。病愈后,她先拜当地画师徐凤林为师,一年后又随恽南田一派传人——常州著名画家蒋志明先生学艺3年。天资聪颖的曾杏绯极其热爱在纸上再现那些美丽的花花鸟鸟,因为格外勤奋,几年下来她的传统绘画基础已经相当坚实。

据中国绘画史记载,那一时期常州画派名人众多,达百人之众,其中女画家尤其突出。在良好的艺术环境下,曾杏绯的画技日益精进,老师谓她为得意门生,她开始在常州一带有了名望。很快曾杏绯的名声越来越大,登门索画者多得难以应付。

19岁时,曾杏绯离开家乡到南京,担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夫人马书城的家庭绘画教师。不想这一去,竟然还促成了曾杏绯与马季康先生的姻缘。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杏绯辗转至重庆等地,以教人绘画谋生。1945年,曾杏绯被甘肃平凉女子师范学校聘为美术教师。1947年,曾杏绯带着孩子到宁夏银川,投奔马福祥夫人马书城,在其开设的一个托儿所附设的妇女识字班当教员,从此定居银川。

拓荒塞上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曾杏绯参加了西北妇代会,1951年进入原宁夏省妇联工作,1952年她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会。1955年,从妇联调科协任《科普报》的美术编辑。

从动荡的战争年代到解放后繁忙的工作之余,曾杏绯始终坚持对绘画艺术的热爱,潜心摸索。在宁夏这个当时的艺术“荒原”,曾杏绯成了绘画领域的第一批拓荒者。1953年到1956年,她的作品连续三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她成为宁夏第一个参加全国美展的艺术家。

1958年自治区成立后,曾杏绯作为回族美术家被调入自治区文联,负责美术组工作。在那一时期,她一心扑在人才的培养工作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中,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活跃了当时的文化氛围。1960年,曾杏绯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回族女画家当选全国美协理事,即使是在现在的美术界都极为少见。1979年,68岁高龄的曾杏绯成为宁夏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

1979年,是曾老艺术春天萌生的年份。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她的专业画家生活才刚刚开始。那时的曾杏绯天天忙着搞各种培训班,组织创作活动。虽然年届七十,但老人却精力旺盛,始终忙于创作、教育和交流。这之后曾老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她认为“艺术的春天”已经来临,如果不好好把握,是对生命的浪费。

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77岁的曾老创作了一幅颇为独特的作品,她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模式,在画面中甚至加入了设计的意味,使该画在今日看来也充满了创新的色彩。画面上曾老详细描摹了十余种花卉,利用它们组成了一个象征吉祥的“如意”图案,设色艳丽而不失雅致,兰花、灵芝、向日葵、牡丹等各色花卉栩栩如生,从中可以看出曾老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对各种花卉近乎于“科学研究”般的认真观察。如今,这幅作品还悬挂在曾老家中,儿女们一致认为这是代表曾老艺术创作成就的作品,是“镇宅之宝”。

人们都知道曾老擅绘牡丹,其实在烂漫的百花园中,任何一种花卉对于曾老而言都是驾轻就熟。晚年的曾老爱画牡丹并非偶然,实系事出有因。上世纪80年代,银川中山公园种植了一片牡丹,名为“天香园”,生性爱花的曾老时常到公园去观察、写生,在那一段时间画了不少以牡丹为主的作品。后来,曾老的牡丹题材作品流传到社会,广受人们喜爱,她遂以牡丹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

以德立艺

人们常常说德艺双馨,德尤贵于艺!在宁夏和全国美术界,曾杏绯老人可谓人人敬重。

曾老一生始终与人为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名利,只是一心一意干好自己的工作。遇到事曾老一贯先替别人着想,把自己摆在最后。当年在文联工作时,每逢春节,曾老就把家在外地不能回去的同事带到家中,一起吃团圆饭。看到年轻人积攒的脏衣服,曾杏绯也抱回自己家给洗干净,有时连年轻人的袜子破了曾老都亲自给他们补好。

说曾老的家庭是美术之家毫不为过。因为曾老长达数十年在艺术领域的艰辛求索不自觉地感染了后人,那是一种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结果。如今,儿子马建军是宁夏书画院院长,中国百杰画家,小女儿马以慰也是美术专业出身,现在宁夏博物馆工作,外孙马骅和孙女马丽茵分别执教于宁夏大学和北方民族大学。后人都以有曾老这样的长辈而感到骄傲,在专业上丝毫不敢懈怠,每次见到儿孙,曾老都会笑着问他们最近有没有什么新作,然后一家老少聚在一起开个“作品观摩会”,其乐融融。

没见到曾老之前,很难想象一位百岁老人日常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没想到现在的曾老不但生活丰富多彩,还是一位很时尚的老太太。交谈中,曾老一直拉着记者的手,记者发现她手上戴了好几个精致而时髦的饰物。儿媳妇田兵告诉记者:那都是孙子辈买给老人戴着玩的,老人会很认真地把它们戴上,她觉得那是一种尊重。每天,曾老会看看电视,侍弄侍弄她爱了一辈子的花草,继续为儿孙们操心,除了这些,她还会画上几笔。

采访结束时已到中午,曾老忽然站起来进了厨房,等她出来时,手上拿了两双筷子,老人是想留我们吃饭。

那一个令人难忘温暖的瞬间,来自一位百岁老人。

(责任编辑:胡翠莲)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