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艺术糅进时尚风格 “80后”“90后”都来捧
时间:2012/6/1 14:50:0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采集侠 浏览量: 765
舞龙灯和舞狮子等民俗不只是在民间艺人中流传,在榕城各大高校,掌握一项民俗艺术已成为许多学子的新追求。
学习民俗
糅进青春活力
在福建工程学院里,活跃着这样一群“90后”大学生,晴天时,他们抱着燕子、猫头鹰等多种传统造型的白色纸鸢,在三坊七巷里教小朋友们上色、放纸鸢;下雨时,他们撑着自己绘制的油纸伞,徜徉在悠长的古时雨巷;节日里,他们又整理出自己的剪纸作品,在校内外展览……他们中的多数人刚满20岁,因为热爱民俗工艺走到了一起,他们所属的福建工程学院飔墨工艺美术社成立不到3年,但在福州校园中已小有名气。
今年刚毕业于福建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陈龙,是飔墨工艺美术社的创始人。大一时,他发现身边有不少同学喜欢民间工艺,却没有一个能让他们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为什么不能让民俗工艺爱好者互相交流学习呢?成立一个社团的想法在陈龙的脑海中酝酿开来。经过申请,颸墨工艺美术社宣告成立,飔意为“凉风拂过”,墨即“阵阵墨香”。在陈龙的组织下,社团渐渐壮大。
现在,社团迎来了新一批主人,该社团的副团长林娟说:“几年来,我们社团定期为社员组织培训,让他们了解剪纸、油纸伞、皮影等工艺的来源、设计技巧、制作方法,而且我们一直鼓励学员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要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让民俗艺术在我们手中糅进时尚年轻的风格。”
一直以来,舞龙灯和舞狮子只在民间艺人中流传。但在福建农林大学,却有一支人数超过60人的“舞龙舞狮队”,架势丝毫不输于民间。民间有个说法:“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岁耍小龙,青年壮年舞大龙。”一条大龙需要10个人,福建农林大学的这支队伍里有5条龙,还有不少狮子,随着一声口令,5条龙在他们手上就像有了生命一样,飞舞翻腾,活灵活现。
“我是舞龙的,位置中游。”扮相酷酷的“90后”陈义盛骄傲地说,原来以为传统的一些表演形式可能不如现代舞的舞台效果好,谁知在运动会等活动上表演舞龙舞狮,很多同学都感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现在业余时间大家都一起练习排队形,也蛮酷的。 发扬民俗 从校园走到社会 “哇,快看,她们还穿着戏服呢!”“你们会唱闽剧吗?给我们来一段吧!”说着福州话,唱着闽剧,在三坊七巷里,许多人都见过身着戏服会唱闽剧的年轻人,大家一边看着他们表演,一边听着广播里播放出来的闽剧《王茂生进酒》,听到带劲处,依伯还亮开嗓子跟着哼唱,古街里的民俗味因为他们的到来更加浓厚。他们是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他们长期通过活泼新颖的方式展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他们看来,这既能向大家宣传民俗文化,又能增强他们对民俗文化的信心。 闽江大学历史学系也先后组织2007级、2008级、2009级历史学专业学生约430人,到台江区双杭商业古街区、马尾闽安古镇和晋安区宗教寺庙等处开展调研,收集民间原始资料,该系2008级学生丘春梅在去年暑假参与了马尾闽安古镇民俗文化中有关生活习俗的调研。 “向导带着我们去村子里寻访一些当地的老人,老人说了许多镇上古时的宗教信仰和节日习俗。我发现古镇里的游神活动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资料上保存得都很完整,据说早年当地人生病了更倾向于到庙里求签,我们有些担心民俗中迷信的部分还在传播,但后期在和人们的攀谈中发现,这种现象似乎已渐渐消失。”丘春梅说。
推广民俗
高校正在起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是福州民俗文化的写照。近年来,闽都文化品牌的推广,得到了不少本地高校的支持。2005年7月,为研究保护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在闽江学院成立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
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秀玉教授介绍,民俗所成立以来,共编辑出版《闽台民俗散论》《闽台民俗新论》等5部以闽都民俗文化和闽台榕台文化关系为内容的学术专著,特别是今年2月《福州民俗文化述略》的出版,标志着福州民俗传承正式告别口传时代,进入专家研究、总结、推广时期。
“民俗文化虽然是‘俗’,但依然是一种文化,既然是文化,就应该得到传承。” 林秀玉认为,民俗文化应成为高校课堂重要的一课。她说,民俗所成立以后,闽江学院历史系就开设了《闽都文化》课,内容包括闽都文化的概说等等。“我们想在该课进一步完善后,编成教材向全校推广。”因为高校是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那么学生在学习本学科内容之外,也应该对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另外,高校老师讲授民俗文化和学生从民间听到的民俗也是有区别的,老师在把传统文化转换成现代文化,进而为现实服务上有明显优势。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戴显群教授认为,学生应带着民俗文化走进社会,因为民间仍有一些含有迷信成分的民俗,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能把民俗中良性和理性的一面发扬光大,将传统的民俗活动带向健康的方向。
(福州晚报记者 林欢欢 文/摄)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