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象脚鼓舞:动作从傣族武术套路里衍生出来
时间:2013/6/17 9:58:00 来源: 云南日报 浏览量: 1891
傣族象脚鼓舞
敲象脚鼓参与民族文化大游演
■ 杨德明 文/图
象脚鼓,傣语称“咣”,敲鼓,称“低咣”,因鼓的形状似大象的脚而得名,是傣族传统歌舞中必不可少的乐器和表演道具。象脚鼓舞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傣族民间舞蹈中流传最广的一种男性舞蹈,表演者随着“咚嚓嚓、咚嚓嚓”的鼓点声,边敲边舞,极具观赏性。2008年6月,“象脚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村寨过赕、迎宾等活动,傣族群众都要敲锣打鼓,跳象脚鼓舞。象脚鼓舞的基本动作,大多数是从傣族武术套路里衍生出来的,并包括了许多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表演形式,有着严格的要求、规范、技巧、伴奏。
象脚鼓舞属于傣族鼓舞之一,因所用鼓的不同,可分为大、中、小象脚鼓舞。小象脚鼓舞为西双版纳所独有。小象脚鼓约80厘米长,用圆木镂空做成,两边蒙以牛皮或羊皮、麂皮。有的还在鼓尾插上一簇孔雀羽毛,以美化鼓身,还可显示鼓尾摆动力度。舞步灵活跳跃,以斗鼓、赛鼓为特点,一般为二人对赛。两位舞者,以灵活机智的进攻、退让、躲闪,最后以抓住对方包头或帽子为胜,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竞技性。
中象脚鼓约120厘米长,一般用拳打,以鼓音长短、音色好坏及舞蹈时鼓尾摆动大小为标准,不限定人数。大象脚鼓舞,鼓约160厘米长,舞蹈动作不多,以打法变化、鼓点丰富见长。一般情况下,大鼓用支架安放在庙里,由于笨重,很少搬动,只能在庙里敲,小鼓则在过傣历年、过赕和唱歌跳舞时敲。如果是在庙里过赕和过泼水节,要先敲大鼓然后才能敲小鼓,这是祖传的规矩。在节日的表演场上,几名肩挎象脚鼓的男子边击鼓边跳,用拳、掌、指不同部位击打鼓面,发出不同节奏和声响,双脚有力地向前移动,模仿大象在森林中踱步。舞者腰、腹、臀部随着膝部的起伏,前后晃动,姿态稳健、热情、潇洒,很具艺术观赏性。
景洪市有关部门对象脚鼓舞的保护传承做了大量工作,如举办象脚鼓舞培训班等,希望把傣族的象脚鼓舞一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景洪市嘎洒小学)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