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民族民俗频道首页 56民族 民俗风情 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 民俗禁忌 民俗趣谈 民俗时尚 民间音乐舞蹈 民间艺人 民俗史话 民俗收藏 民俗论坛

山西吉县壶口岸边百人唢呐队

时间:2013/5/9 9:06:00 来源: 山西日报 浏览量: 1215

百人唢呐队在上海世博会上表演 小队员葛成荣在吹唢呐 热热闹闹的社火表演 这支由108名吉县土生土长的庄稼汉组成的表演团体,从2002年到现在,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

  百人唢呐队在上海世博会上表演

  小队员葛成荣在吹唢呐

  热热闹闹的社火表演

  这支由108名吉县土生土长的庄稼汉组成的表演团体,从2002年到现在,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深圳文博会、上海创意博览会等盛会——

  “呵!快看快看,唢呐表演开始了!”每逢过年过节,来自黄河壶口岸边吉县的百人唢呐队就会亮相在不同的地方。他们一出场,艳丽的着装、雄壮的气势,总让观众眼前一亮。而他们最拿手的演出节目之一《盛世乐音撼柏山》一响起,那磅礴的气势,声震群山,围观人群中更是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这支让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团体,是由108名吉县土生土长的庄稼汉组成,被称为原生态百人唢呐队。从2002年到现在,他们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深圳文博会、上海创意博览会等盛会,获得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活动先进集体奖”。目前,百人唢呐队演奏的原生态民间唢呐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即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们经过10多年时间的磨砺和打造,由乡村走向城市,赢得了更大的舞台,也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和喜爱。花红柳绿的深春时节,笔者一行人采访了这些吉县有名的唢呐人。

  108名唢呐人组建团队

  唢呐属于民间鼓乐,在壶口岸畔流行了480余年。说起它的来历,还真有故事。

  明嘉靖年间,朝廷重臣石宝遭贬来到吉县。他把民间流传的曲牌和宫廷音乐完美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优美动听的唢呐曲牌,自此唢呐在吉县一代代传承下来,活跃于民间婚丧嫁娶等各类重大场合。

  在吉县民间,小伙子娶媳妇、大姑娘出嫁,男方一定要请一班子唢呐,称为“鼓手”,凑热闹,烘气氛。通常由4人组成的唢呐乐队中,两人吹奏,一人打鼓,一人拍镲,配合默契,有条不紊。按照规矩,迎亲队伍动身时要边走边吹,在女方家吃酒席时要吹,返回到男方家时,还要“搭彩子”,也就是在众人围观下,由男方亲人点曲目,由“鼓手”们吹奏,如果吹得动听满意,还会给“鼓手”们额外赠送烟酒。

  “鼓手名儿丑,能吃肉和酒”,这是流行于吉县乡间的俚语。旧社会,鼓手们地位低下,只能在院中吹奏,遇到数九寒天也不能坐在屋里。解放后鼓手的地位日渐高起来,被人们视为艺人,每应一宗事情,也能赚取丰厚的钱物。这些人平时种庄稼,有活儿时出动。

  2002年,吉县文体局成立,有关领导开始思考研究如何发展吉县本土文化的大事。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最终达成共识,让拥有悠久历史的民间唢呐从婚丧嫁娶演奏行业升格为文化舞台的生力军。

  确定想法之后,吉县举办“宏达杯”首届唢呐大奖赛的消息在民间迅速传开,来自各个村的500余名青壮年农民手拿唢呐纷纷前来报名。文体局通过比赛精挑细选,最终寻找出了108名唢呐人组成了 “百人唢呐队”。

  队伍成立了,第二步便是资质评定,颁发证书。文体局邀请省级专业人士对“百人唢呐队”进行高端培训,这次培训迅速让“百人唢呐队”成了吉县精英唢呐队伍。

  百人唢呐队表演技能逐步提高的同时,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便是没有经济实力进一步发展壮大。作为策划者的吉县文体局局长强朝晖经过冥思苦想,最终决定使用借船出海策略。2008年,百人唢呐队应邀代表曲沃进入临汾市参加比赛,他们在表演中发挥出色,旗开得胜,使曲沃县荣争第一,同时也让吉县唢呐队打出了自己的名气。

  湖南卫视为“快女”伴奏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登上湖南卫视的舞台……”百人唢呐队主力队员、30多岁的庄稼汉冯二窝激动地向笔者诉说着。

  冯二窝是吉县柏山寺乡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吹奏唢呐是他的爱好。2009年8月的一天,他接到来自县文体局的电话,邀请他马上前往湖南卫视为快乐女声参赛者黄英伴奏。

  这一次演出,让冯二窝的生活发生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变化!

  “那天上午接到电话以后,下午就跟随强朝晖局长去了湖南长沙。刚开始跟黄英这边商量好的是吹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可是到了后来临时又改成了《黄土高坡》。我从来没有吹过这首歌,也不认识乐谱,当时就坐在宾馆里听了整整一天,最后终于琢磨出了整首歌的调子。”冯二窝回忆起几年前的经历,缓缓说着。他轻轻翻开茶几上厚厚的相册,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那是一个吉祥的日子,那一天,我们代表10万吉县人飞往湖南长沙。”相册里满满都是他在湖南卫视演出的照片,最显眼的一张是他与黄英的合照,照片里他的笑容灿烂无比。

  在冯二窝充满黄土高原气息的伴奏下,黄英成功晋级。从此冯二窝的人生也发生了改变。从湖南回来以后,临汾的各种节目邀请电话接踵而至。从此他走出了婚丧嫁娶吹乐演奏的行列,成了一名文艺工作者。

  上海世博会一炮走红

  百人唢呐队在观众的关注和支持下,越来越红了!一封封从西班牙、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来的邀请函纷至沓来,队员们怀抱唢呐,心揣梦想,一步步迈向成功!

  “走入上海,走进世博会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记忆。那次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比赛,看着那么多的中外观众为我们鼓掌,我的心里好激动!”百人唢呐队队员、年仅19岁的葛成荣在回忆世博会上吹唢呐的场景时激动地说。

  葛成荣是吉县一名普通小伙子,现在就读于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一年级。2010年他还是一个在临汾艺校上学的16岁孩子,4月份的一天他接到了吉县文体局的电话,特邀他回来排练世博会唢呐节目。当时的他非常激动,当天便向老师请了假回到吉县。从那天开始后的一个月,葛成荣与其他28名精英队员被唢呐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们没日没夜地练习。

  转眼间,上海世博会开幕时间到了。唢呐队出发的那一天,县领导前来送行,为他们加油打气。上车前,领导还一一将队员们的行李递到他们手中。这样的关怀让队员们备感荣幸,走进世博会将吉县唢呐吹得更响的信心也随之高涨。

  到达上海后的第二天,唢呐队员们便来到黄埔江边的庆典广场,参加了世博会的开幕式。这些带有浓郁黄土气息的汉子们一站上宽阔的舞台,马上引来了观众们的连连赞叹。尤其是73岁的薛忠玉和16岁的葛成荣吸引了记者们极大的关注,表演一结束,闪光灯和话筒纷纷向他们围过来。最有趣的是有一群外国友人也跑来凑热闹,向队员们借去了唢呐像模像样地吹奏了起来。吹完还不忘和这帮黄土高原来的汉子们说说笑笑,似乎语言不通完全不成问题。他们和队员们一起拍完合照又特意叫来了薛忠玉和葛成荣,一定要和这一老一少唢呐人单独合影留念。

  葛成荣小心翼翼地拿出印着他照片的报纸说:“刚开始听说我的照片登上了‘博报’头版我还不信,后来拿到这张印着我照片的报纸,当时我看了好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带着心爱的唢呐参加更大规模的演出,这是我的梦。”

  葛成荣的梦是百人唢呐队所有唢呐人的梦。上海世博会让这支唢呐队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不断进步的唢呐,正以崭新的姿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准备成立唢呐学校

  眼下,百人唢呐队已经完成了“争抢天下”这一步。接下来,“争创品牌”“争夺奖项”这两个艰巨的任务无疑成为了唢呐队前进的目标。

  百人唢呐队原生态唢呐的发展之路已进入成熟阶段。QQ、微博、微信、网页、报纸、电视……一系列传播媒介都是用来宣传唢呐的工具。现如今,网络运营注册正在进行之中。“金色唢呐”的名字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传遍全国。

  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吉县文体局正在准备成立唢呐学校,组建唢呐班,让热爱唢呐的艺人们报名上课。在原生态唢呐DNA不变的前提下,努力加入时尚元素,铸造活态文化,培养一批年轻的唢呐人。而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唢呐,也即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无疑也是唢呐文化的另一张名片。

  2013年的春天已然来临,百人唢呐队队员们的梦想也在春天的旅途上放飞。我们相信,不远的未来,原生态金色唢呐定会引领黄河壶口岸边的这一群庄稼汉子,迈向圆梦之路!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