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文学典籍频道首页 诗歌词曲 文章骈赋 章回小说 文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王维

时间:2013/12/26 11:29:00 来源: 习古堂国学网 浏览量: 377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应对皇帝诗作的诗。这种诗一般以颂扬居多,内容上价值不高。诗的题意在于为天

【作品简介】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应对皇帝诗作的诗。这种诗一般以颂扬居多,内容上价值不高。诗的题意在于为天子春游回护,因此,开头虽写道中景物,仪卫丰盛,春色醉人,结句却掩盖玩春之实,而颂扬他披泽于世之虚。蘅塘退士编选这首诗,有否让当时应试书生揣摹借鉴的目的,尚不可知。但这首诗的写作技巧,还是很好的。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原文】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作者: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注解】

1、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2、秦塞:犹秦野。塞:一作“甸”。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

3、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

4、汉宫:也指唐宫。

5、銮舆(luán yú):皇帝的乘舆。

6、迥出:远出。

7、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8、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9、双凤阙:汉代建章宫有凤阙,这里泛指皇宫中的楼观。阙:宫门前的望楼。

10、阳气:指春气。

11、宸(chén)游:指皇帝出游。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

12、物华:美好的景物。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韵译】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评析】

      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跳望所见的景象。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旋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增强了时空感。诗人驰骋笔力,描绘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诗人是回看宫苑和长安。这里用一个“花”字渲杂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的感觉。云雾低回缭绕,盘亘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像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显得生机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其他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相互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表明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铺垫。“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夸饰成顺天道之举。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古代应制诗,大多是歌功颂德之词。王维这首诗也不例外,但诗歌的艺术性很高,王维善于抓住眼前的实际景物进行渲染。比如用春天作为背景,让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层春色;用雨中云雾缭绕来表现氤氲祥瑞的气氛,这些都显得真切而自然。这是因为王维兼有诗人和画家之长,在选取、再现帝城长安景物的时候,构图上既显得阔大美好,又足以传达处于兴盛时期帝都长安的风貌。

 

【讲解】

      这首诗题中的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在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在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当时以同样题目写诗的,还有李憕等人。可以说是由唐玄宗发起的一次比较热闹的赛诗活动。

      王维的诗,高出众人一筹,发挥了他作为一个画家善于取景布局的特长,紧紧扣住题目中的“望”字去写,写得集中,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眺望所见的景象。视线越过长安城,将城北地区的形胜尽收眼底。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过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绕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带上了一层浓厚的历史色彩。诗人驰骋笔力。写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等于现在所说的天桥,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在这样高的立足点上回看宫苑和长安更是一番景象。这里用一个“花”字透露了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而且是最精彩的镜头。它要是紧接在一二句所勾勒的大背景后出现,本来也是可以的。但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耳目为之耸动的感觉。看,云雾低回缭绕,盘旋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雾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象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受着雨水滋润,更加显得生机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一般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互相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透露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准备。“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里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说成是有政治意义的活动。

 

【点评】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一提到王维,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那些出神入化的山水田园诗,以及他作为一个受佛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人所特有的平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不过在看到这首诗之后,让我对王维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明白了他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得不具备的处事法则。

      应制诗是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命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对皇帝的期望。这种诗体并非由王维初创,稍微早于他的张九龄就开始有应制诗问世了。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凡例》“五排凡例”评云:“张曲江、宋广平、张燕公、苏许公应制诸作,雄厉振拔,见一代君臣际会之盛。”据《四部丛刊》本《曲江集》卷二载“奉和圣制”诗27首,卷五载《龙门旬宴得月子韵》、《上赐水窗旬宴得移子韵》、《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子韵》、《敕赐宁王池宴》4首,张九龄现存应制诗31首,反映了当时君臣际会时逢场应景、优游宴乐的活动指向。张九龄作为当时的宰相,为讨君王开心,当然免不了要写一些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应制诗。

      而王维之所以要步张九龄之后尘,多半是出于仕途的需要。王维初得不到君王的重用,后经张九龄引荐得了右拾遗这样一个官职。也就是在这以后的一段官场生涯中他写下了为数不多的应制诗。

      这首诗,抛开最后一联不论,其实还是算得上是一首佳作。首联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宏大的带有浓重历史厚重感的关中春景图。颔联和颈联则是对天子游春这一重大事件的描绘,为今人再现了当年那气势辉煌的画面。末尾一联,“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里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全诗的祥和,纯洁在这里严重消失的干干净净,代之以掩饰天子游猎真相的虚美之词,让人忍不住为诗人叹息。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总之,王维的这首诗,第一句有他的山水田园诗里所共有的风格:幽静韵致的背景,极其精妙传神的练字,第二三联虽然笔下的风景和我们所熟悉的有很大的不同,但也不失为大家之手。末尾一联,破坏了全诗的结构,让读者在意境上,情感上都很难接受如此迅速的改变。因此,除了对王维那种对自身命运的改变怀有梦想而不得不委屈自己去奉承君王这种境遇的同情之外,我只能充满遗憾地去接受这个事实。

 


(责任编辑:史林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