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女儿行·王维
时间:2014/2/17 13:51:00 来源: 习古堂国学网 浏览量: 392
【作品简介】
《洛阳女儿行》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描写洛阳贵妇生活的富丽豪贵,夫婿行为的骄奢放荡,揭示了高层社会的骄奢淫逸。这首诗开头八句是叙洛阳女出身骄贵和衣食住行的豪富奢侈。“狂夫”八句是叙洛阳女丈夫行为之骄奢放荡和作为玩物的贵妇的娇媚无聊。“城中”四句是写她们的交住尽是贵戚。并以西施出身寒微作为反衬,发抒作者的感慨。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洛阳女儿行》
作者: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沙。
【注解】
1、才可:恰好。
2、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
3、季伦:晋石崇字季伦,家甚富豪。
4、九微:《汉武内传》记有“九光九微之灯”。
5、花琐:指雕花的连环形窗格。
6、曾无:从无;
7、理:温习。
8、赵李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两家。这里泛指贵戚之家。
9、曙:天明 。
10、越女:指春秋时期越过美女西施。
11、狂夫:妇女自称其夫的谦词。
【韵译】
洛阳城里有个少女,和我对门而居;颜容十分俏丽,年纪正是十五有余。
迎亲时,夫婿乘骑的是玉勒青骢马;侍女端来的金盘,盛着脍好的鲤鱼。
画阁朱楼庭院台榭,座座相对相望;桃红柳绿垂向屋檐,随风摆动飘扬。
她打扮好了,被送上丝绸香木车子;精美宝扇遮日,迎归鲜艳的九华帐。
丈夫年纪青青有权有势,富贵轻狂;意气骄奢,大大超过了富豪石季伦。
自己怜爱娇妻,亲自教她练习歌舞;把稀世罕有的珊瑚送人,毫不可惜。
彻夜欢娱,春窗拂晓才灭九微灯火;灯花片片飘落,掉在雕花环形窗格。
嬉戏之后,她从无温习曲子的功夫;梳妆好了,只坐在香炉边熏透衣裳。
洛阳城中认识的人,尽是富贵豪华;日夜往来的,都是赵李般大户人家。
西施洁净美丽,谁去怜爱这样姑娘;贫贱的时候,只好在若耶溪头浣纱。
【讲解】
此诗题下原注“时年十六”,可见是诗人早年得意之作。诗题取自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洛阳女儿名莫愁”,用以概指当时贵族女子。全诗写豪家女子无比娇贵逸乐的生活状况,从容颜之娇美、住宅之富丽、饮食之珍奇写到夫婿之豪奢、交游之高贵,极尽铺排渲染之能事。其中季伦,指晋代石崇,石崇字季伦,以骄奢著称。赵李,指汉成帝后妃赵飞燕、武帝时李夫人,此代指皇亲贵戚。诗的最后两句猛然转折,以如玉越女江头浣纱作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突现主题,使前面的华丽描绘一下子变为对贵族生活乃至社会不公的冷峻批判,其蕴含思想之深度与批判之力度,在王维诗中甚为罕见。
(责任编辑:史林娜)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