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解黎明:发挥余热把光和热传递给下一代
时间:2013/9/28 17:46:00 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 王小强 浏览量: 843
“我知道,区区一万元并不能解决什么大问题,我只想带个头。”
十几年的爱心执著,解黎明老人让一个个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有了上学的机会,她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她也因此先后荣获了诸多荣誉。如今,老人的爱心奉献仍在继续,2013年春节前夕,老人冒着严寒为她一直牵挂着的大宁县送去10000元扶贫助困资金。今年3月,在看到家乡落后面貌后,老人决定拿出一万元回报桑梓,造福乡亲。
寒冬腊月大宁送暖
2013年春节前夕,解黎明冒着严寒,来到临汾市大宁县,拿出10000元向10个贫困家庭的贫困学生每人捐出1000元和衣物,并先后到贫困户刘国萍和李娇叶家中,鼓励他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李娇叶是大宁县昕水镇石城村人,丈夫不幸因病去世,留下了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人靠村里仅有的七亩薄田和平时打零工艰难度日,生活十分窘困。
解黎明对她说:“资助你1000元钱,是因为你家中没有劳力,资助你一点,希望能解决你过年的困难。”接过暖心钱,李娇叶感动地连说谢谢,并保证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以后成才报效社会,回报解黎明的爱心。
1998年5月,解黎明深受北京志愿者程玮的感召,第一次捐助就是从养老金中拿出一万元,送到大宁,解决了全县9名贫困儿童的上学问题。2009年至2012年,4年间,解黎明先后向大宁6名贫困学生每人捐助1100元,圆了他们的上学梦。大宁,这个地处吕梁山区的小县,解黎明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
除了临时资助贫困学生外,在解黎明的感召下,临汾供电分公司成立了“黎明爱心基金会”,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两年时间接受捐助近20万。今年,黎明爱心基金会共帮助33个寒门学子走进了校园。
捐资一万回报桑梓
平遥县香乐乡大羌村是解黎明已故老伴寇志清的家乡,今年3月10日,阔别家乡多年的解黎明带着老伴的心愿回到大羌村住了两天。解黎明发现村里的饮用水管道四周垃圾成堆,有的甚至已经被垃圾掩埋,部分村民更是就近沤粪,严重影响了水源地的清洁。而国家在几年前拨付给村里的体育器材,也因为没有场地安装一直闲置在村委会的空房里。
看到这样的场景,解黎明心焦如焚,嘱咐儿子寇永安接了一杯水样带回临汾。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该村饮用水的水质较差,不符合安全清洁饮用水的标准,于是解黎明下决心要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随后,她便和村委会商量,决定每年拿出一万元建设家乡,今年将用于清运水井房附近的垃圾,保护水源地,并把地面硬化后安装上体育器材作为村民的活动场地。
3月23日,工程正式开工。买材料、找工人,清理垃圾,解黎明带领儿孙一家八口人,全部参与其中。一周后,原先粪土成山、污水横流的场景不复存在,300平方米的场地被平整一新,场地已经全部硬化,闲置了多年的体育器材也初步安装到位,150棵树苗迎着春风飒飒作响。位于场地西北角的水井房重新粉刷,上面写上了解黎明和村委会商定的村民公约。
3月30日,看着即将竣工的村民活动场地,解黎明对乡亲们说:“我是一个党员,更是村里的媳妇,将来要叶落归根,因此要为乡亲们办点好事、办点实事,并且要坚持下去,决不懈怠!”“我知道,区区一万元并不能解决什么大问题,我只想带个头,只要这个头开了,就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我作为一名老党员,要在有生之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解黎明说。
解黎明的爱心得到了村里人的支持。在随后的日子里,她一直牵挂着村里乡亲们的生活。如今,大羌村的水干净了、路灯点亮了,村里还成立了文化队。解黎明却又在谋划着筹资帮助村里把所有路面全部硬化,帮助村民发展特色农业。
○对话解黎明
发挥余热把光和热传递给下一代
9月27日11时30分,刚下火车不久的解黎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考虑到老人家年近九旬,记者便询问是否可以坚持,解黎明用她独有的爽朗笑声告诉记者,“我没事,身子骨硬朗着呢。”
山西晚报:参加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前,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时,对您讲了些什么,有哪些期许?
解黎明:我是第一个和总书记握手的,看到总书记过来,我赶紧站起来,总书记握着我的手俯身说,“我要向你们学习”,我当时非常高兴、非常激动,我对总书记说了声“首长好”。随后,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求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重视和加强道德建设。
山西晚报:十多年的爱心坚守,您获得了30多项荣誉,如何看待这些荣誉,它们对您有什么影响?
解黎明:我只是做了一点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的厚爱和支持。对于这些荣誉,我感觉压力更大一些,激励我要继续坚持下去,做好事、做实事。十几年前,在党的生日前夕,我就已经写下了承诺,今世,到生命的终结,一直会做下去。虽然有压力,但我并没有把荣誉当成一种负担,我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党员,荣誉对我来说是新的激励,新的起点,要求我今后做出更多的贡献。
山西晚报:作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作为榜样,有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您怎么样理解榜样的力量?
解黎明:无论是当选道德模范还是没有当选的,都是各有所长,各自岗位上都有所贡献,有所成就,我只是群众中的一员。我做的好事、做的实事,对电力系统的职工有着特别的影响。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在我的感染下,近两年,电力战线成立了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了黎明爱心基金会,他们发挥了更大作用,帮助了更多的人,造福于社会,传承了大爱精神,所以我还要向他们学习。
山西晚报:从最初每年拿出2000元到如今20000元捐资助学,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承诺?
解黎明:如今,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还有许多群众生活得比较困难。我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农村的学生大部分比较困难,考上大学以后,家里交不起学费。我觉得我有义务帮助他们,所以我就和老伴商量决定,每年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他们,帮助他们进入学校学本事。
去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看到了国家要建设“生态文明”,今年回家乡建设新农村就是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村民共同奔小康。总的来说,就是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的力量是有限的,有多大能力我就贡献多大能力。
山西晚报:您觉得自己最大收获是什么?
解黎明:最大的收获就是心灵愉快,思想也更开阔了,对身体也有好处。我现在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资助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将来能够回报社会。
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将继续发挥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并把光和热传递给下一代。
○儿子眼中的母亲
寇永安:传承母亲的大爱精神
寇永安是解黎明的二儿子,也是唯一一个守在老人膝下的儿子,刚刚从机关单位退休的寇永安今年接过解老的爱心接力棒,7月1日前夕,寇永安也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承诺。
寇永安在承诺中写道:“坚决把老一代党员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并教育好子女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继续支持、帮助、实践父母对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大爱行为……”
从最初的不理解,只是因为孝顺而顺从母亲,到如今在母亲的感染下传承奉献精神,寇永安表示,是母亲十几年的坚守,是贫困孩子渴望的眼神,让自己下定决心延续奉献爱心的精神,“妈妈曾跟我们说过,当我们举起拳头入党宣誓的那一刻,在我的心里那是真正坚定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空洞,但是解黎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对捐款承诺的兑现,让寇永安真正体会到了母亲作为党员的坚定信念。
寇永安说,他是家里的第二代“牛”(第一代“牛”是解黎明),就是要把母亲辛勤耕耘不求回报的精神延续下来,“妈妈常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牛的一生就是讲求奉献、很少索取的精神。”如今,家里人都有意识地把平时不穿的衣服收集起来,捐给贫困家庭。他说,现在只要母亲一声令下,就是全家总动员。
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从一个家庭到一个社会,解黎明老人的奉献精神正在成为感召我们时代的一股力量——道德的力量。
(责任编辑:李晋良)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