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伟大战略家毛泽东 历史向前演进了两千年,封建社会制度走向末路。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八国联军
当代伟大战略家毛泽东 历史向前演进了两千年,封建社会制度走向末路。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还是中国失败,戊戌变法不成功,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但年幼的共产党还只会照搬苏联的一套,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就在大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被残杀殆尽。
井冈山道路 中国向何处去?1927年的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实行这个总方针,还有许许多多未曾得到解决的问题。南昌起义打的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子,而毛泽东坚决主张:湖南秋收起义时“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不能再照八七会议规定的那样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子。
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没有按原先的计划去打大城市长沙,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毅然将部队带到井冈山。这里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和江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大革命时期这里的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组织和农民赤卫队,群众基础比较好;山上的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这里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又山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这里确是一块理想的落脚点。
在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的部队与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就提出了军队要在党的领导之下“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井冈山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革命军队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做群众工作。自古以来,人们总认为军队的任务是打仗。提出军队的任务不仅仅是打仗,而且要做群众工作,这是毛泽东对人民军队学说的重大贡献,使初创的人民军队一开始便在这样明确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建设,影响十分深远。
工农红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部队接连打胜仗。毛泽东根据作战经验总结了游击战的十六字决“敌进我退,敌疲我扰,敌驻我打,敌退我追”,使得战果不断扩大。军队直接参与井冈山的土地革命,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大变动。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广大农民分得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土地。人民群众从分得土地这个活生生的事实中,看清了红军确实是为他们的利益奋斗的,就从各个方面全力支持红军的发展。
由于红军的发展、地方工作的成绩,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与此同时,在中国大地上还有众多的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的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革命的道路。舍此,中国革命不可能有第二条道路。
论持久战 1936年下半年和1937年上半年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历史转折,开始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毛泽东在陕北延安先后写下《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等重要著作,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目前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那么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领导方式,也要跟着转变。“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多连续失利。在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后,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11月12日,日本攻陷上海。一个月后,十二月十三日,又占领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陷。6月,武汉会战,国民党再一次战败。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由于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断地有力打击敌人,抗日根据地得到蓬勃发展,八路军、新四军也发展壮大起来。
这时候,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天天渴望战争早日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怎样?怎样才能取得胜利?许多人还没有找到答案。有些人感到迷惘,“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仍在到处流传。1938年5月,毛泽东以特有的战略眼光,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报告。毛泽东指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人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很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这一场持久战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在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战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形势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料,抗日战争经过八年时间,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近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胜利,洗刷了百年雪耻。
战略决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是建立一个光明的中国,还是建立一个黑暗的中国?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进攻中原解放区,再次把中国拉向了内战的深渊。但是这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1927年大革命时期年幼的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心用革命武装对付反革命的武装。在毛泽东的战略步署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从1947年7月开始的。它以刘邓(刘伯承邓小平)、陈粟(陈毅粟裕)、陈谢(陈赓谢富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为主要战略重心,分别在南线和北线逐步展开,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1947年底毛泽东高兴地宣布:“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如何攻克国民党重兵据守的大城市、如何对付国民党军几个兵团增援这两个人民解放军面对的新问题,毛泽东一直十分关注。在周密布置后,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发起济南战役,经过八天的战斗,全歼国民党守军10万人,攻克济南城。蒋介石的增援计划胎死腹中。
济南战役实际上是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的序幕。
1948年秋,国民党仍然统治中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和三分之二的人口,但毛泽东不仅看透这个表面上的庞然大物其实已经异常虚弱,无法摆脱战略上全面被动的地位,并且敏锐地察觉他正在打算实行战略撤退而一时还举棋不定,难下决心。正是在这种稍纵即逝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依据对客观形势的冷静分析,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抓住时机,发动了这场人民解放战争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战略大决战。
这场大决战,是从辽沈战役开始的。那时,东北战场国民党军队共55万人,而且被分割和压缩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块互不联系的据点和地区内。东北人民解放军加上地方部队已经超过一百万人。在兵力上人民解放军已占有显著优势。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下,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动进攻,只经过三十一个小时的战斗,就攻克了锦州。在锦州东西两侧进行阻援的部队,以英勇顽强的战斗,打退了分别从沈阳和葫芦岛增援的企图,保障了攻锦的胜利。锦州的解放,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具有决定意义。它就像关上了东北的大门,把国民党的东北战场和华北战场这两大战略集团分割开来。长春和平解放。然后挥师东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东北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辽沈战役以后,人民解放军在总数上已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辽沈战役一结束,准海战役便开始了。淮海战役的总方针是毛泽东亲手制定的,“隔断徐蚌,歼灭刘峙(徐州“剿总”总司令)主力”。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用一半以上的兵力打援,歼灭了黄伯韬兵团。同时,中原解放军一举切断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的包围。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第三阶段,华东野战军将放弃徐州逃跑的杜聿明集团合围于徐州西南,解放军采取南面阻击,东西北三面攻击的方针,逐步缩小包围圈。至1949年1月6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10日,杜聿明集团全部被歼,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余人。国民党在南线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和长江中游的武汉已处在人民解放军的直威胁之下。毛泽东称赞前线指挥员们: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敌人还没有完全煮熟,就被你们一口一口吃下去了。
平津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部署下,东北解放军入关作战,将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主力分别包围或吸引在北平和张家口地区,使天津、塘沽、唐山各只有一个军,造成东北野战军主力可以切断平津、津塘之间联系的有利形势;华北野战军加强对张家口、新保安的包围,作好攻击的准备。随后,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七纵队在12月21日完成了隔断平、津、塘之间的联系。到这时,傅作义集团已被分割包围变成笼中之鸟,欲逃无路了。1949年1月14日,在天津国民党守军拒绝和平解决后,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15日攻克天津,歼灭守敌13万人。17日塘沽守军南撤,人民解放军于当日解放塘沽。这样,傅作义集团的北平守军已完全没有退路,促成了对他们的和平解决。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主的战略大决战胜利结束后,中国的政治形势已经十分明确;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了。1949年4月21日,作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名,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蒋介石南京政府垮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参考文献: 《史记》(汉)司马迁著,长沙,岳麓出版社,2001年。
《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毛泽东传》,金冲及主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责任编辑:史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