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汉字汉语频道首页 说文释字 汉语成语 网上私塾 方言俚语 中国笑话 谚语俗语

赵启正: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时间:2013/11/20 13:42:00 来源: 汉子网 浏览量: 3288

今天的会是尼山论坛的一个预备会,十分重要。为什么现在我们要加强世界文明对话,为什么这样的对话对中国特别重要,中国该怎么参与对话?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说一点感想。 中国六

  今天的会是尼山论坛的一个预备会,十分重要。为什么现在我们要加强世界文明对话,为什么这样的对话对中国特别重要,中国该怎么参与对话?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说一点感想。

  中国六十年,特别是三十年以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由世界的边缘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了。像雅尔塔会议,中国不在场而决定中国命运的那种悲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就开始了,但是真正走到中心还是这三十年的事情。其表现为:中国因素成为世界大势中的显变量,是特别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事务不可忽略中国。事实上,中国发生的事情往往就是世界的事情,中国新闻就是世界新闻。而世界发生的事情,是中国的外部条件是多元的,也是多变的,在某时,某些因素可能是中国的助动力,也可能是制动力。所以随时随地我们对国际环境都不可稍有忽略。一个好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发展就是有利的、温暖的,而恶劣的外部环境对中国的发展就是制约的、寒冷的。

  国际环境有很多方面,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往往给它分类,诸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换环境等等,其实有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不能分得这么清楚。近年来我们特别提出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大的说就是,文化的彼此的影响力,具体的就是中国文化对外的输出和外国文化对中国的输入。这种相互的交流,就构成了文化相互影响的过程。

  再往下细分,就是舆论环境了。舆论环境的说法以前是没有的,这个词是最近十年以来逐步地说出的,也见于重要文件了。一个国家的舆论环境是怎么造成的?这和个人的情形不一样。个人的舆论环境就是口碑好、人缘好,如果我口碑不好,没有关系,“真金不怕火炼”,“日久见人心”。可以谦虚地不着急地处理,但是国缘、国家的口碑、对国家的印象,大多不是直接交往造成的,而是通过媒体、小说、电影、电视等等造成的。改善舆论环境,应当积极主动,加强国际对话是个好办法。

  国际舆论与中国实情严重不符。中国受到的“舆论”的“委屈”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中国改革开放较晚,世界对当代中国所知原本就较少。的确,有外国人会认为中国人都会“功夫”,还会认为中国社会还很贫困落后。第二,由于中文传播的不广,虽然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是使用的国家却很少,并且和其他文字差异太大。他们是屈折语(inflecting language),我们不是,他们用字母,我们不是,所以外国人学汉语极其困难,这样我们的文化作品就不能直接过去。相比较,西班牙语在世界上约30个国家是通行语,如在美国的西班牙人总数,超过西班牙国内的全民总数,他们的西语产品可以很轻巧地传播。为什么西方媒体对中国报道有严重的偏差,甚至会对中国无端攻击呢?这是因为西方媒体是按照他们的标准来看中国的,凡与其不一样的都要持判态度。中国发展迅速,他们也产生了害怕的心理。有的外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向我解释,“大”就会令人害怕,大象翻身就会压死人,怕中国发达了,他们会失业。在西方,政界思维是——你们是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不同,看来短期内难以改变。

  眼前的现实是西方的文化对东方的影响大。我们在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时,是在分享祖先的光荣。我们在近几百年来对世界的文明与科学贡献较少(李约瑟问题),但是我们在崛起,在急起直追。在追赶中,加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是极为必要的,是有利于世界认知中国的。

  在对待差异当中,实际上是有不平等现象的。中国应该提倡对待差异的正确态度。对文化差异可以有几种态度呢?

  第一是互相尊重,从而可以互补,可以取长补短,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佛教的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文化传入韩日都是好的案例。

  第二是对于文化差异“毫不在意”,那会引起交流障碍。一位法国部长跟我说,他说中国我不敢再来了,原因仅是受不了中国人的敬酒。他问,为什么说我不喝酒就瞧不起他?为什么非要我喝得脸红不可?我说,中国人爱说“英雄海量”、“酒逢知己千杯少”,他说听不懂。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对文化差异构成交流障碍的事情比比皆是

  第三是互相歧视导致文化冲突。在2004年,欧洲几份报纸刊登亵渎伊斯兰的圣者穆罕默德的漫画,惹恼了全世界的穆斯林。几份报纸不得不道歉了事。

  第四,如果被政治家利用,就会发生政治纠纷和战争。十字军东征是从前的例子,到今天某些战争还有其阴影吧!

  所以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须要正确,而中国文化是相对更有包容性的,这是中国文化的长处。

  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间不要另眼看待,不要把自己高看一等,把别人低看一等。这种傲慢,在西方是很普遍的。

  中国的完全的崛起,必须有文化的崛起,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交流是比较充分的,与世界的文化交流,特别是涉及温和精神的交流还很欠缺。

  在许嘉璐副委员长的主持下,尼山论坛的准备已经两年了。尼山论坛就是文化精神的对话,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预祝尼山论坛成功。

 

 

(责任编辑:史林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