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本 义】安然、安详。引申出“精神不振的样子”。
篆文“”,由厌“”和心“”组合造出。厌“”指吃饱了、厌食、厌倦,兼表发音;心“”指内心、心情;在古代粮食匮乏的年代,人们能吃饱饭心就安然了。另一种解释:人们吃饱喝足了,就没有什么渴求、追求了,无所事事的,精神就不那么振奋了,就引申出“精神不振的样子”。组合起来表示:安然、安详。引申出“精神不振的样子”。演变为隶书“”,把篆文字形的上下结构变为左右结构,把心“”写成忄“”,把厌“”写成“”;演变为繁体楷书“懕、懨”;演变为简体楷书“恹”,承继繁体楷书“懨”。“恹”引申为“困倦;精神不振的样子”等义。恹恹 :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基本解释
恹
(懨)
yān
〔恹恹〕a.病态,如“病恹恹”;b.安详。
(懨)
笔画数:9;
部首:忄;
笔顺编号:442131344
详细解释
恹
yān
【形】
(形声。从心,厌声。本义:精神不振的样子)
困倦,精神委靡〖beweakandwearythroughillness〗。亦用以形容病态。也作“恹恹”。如:恹恹缩缩(精神委靡困顿);恹缠(缠绵无力)
微弱〖weak;delicate〗
僧体枯瘦,气息恹然,渐无生气。——清·葆光子《物妖志》
恹恹
yānyān
〖beweakandwearythroughillness〗∶精神萎靡的样子
恹恹欲睡
〖weak〗∶形容气息微弱
气息微茫,恹恹若绝。——《封神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