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本 义】布帛上的线结。
篆文“”,由糸“”和比“”组合造出。糸“”指丝线;比“”指并列,兼表发音;在织布时由于丝线质量不佳,会经常断线,断线以后需要接续,接续时就会让断开的线头并列着重叠起来,织布完成后,由于线头接续处线头并列重叠,在本应光滑的布面上形成线结,看上去就不那么平滑了,严重影响布料的质量。组合起来表示:布帛上的线结。演变为隶书“”,把糸“”写成“”,把比“”写成“”;演变为繁体楷书“紕”;演变为简体楷书“纰”。布帛上的线结是由于纺织失误造成的,“纰”引申为“差错、疏忽、失误”等义;在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用动物毛发织布,用毛捻出的毛线比较粗,再加上技艺较差,毛线粗细不均匀,织出的毛布与中原织出的布帛相比显得很不光滑,象是由于疏忽、失误形成很多线结的粗劣布帛,“纰”借指“古代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所织的毛布”,有贬低的意思;“纰”再引申为“布帛丝缕等破坏散开,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所镶的边缘”等义。
基本解释
纰
(紕)
pī
布帛丝缕等破坏散开:线纰了。把这一团毛线纰开。
纰
(紕)
pí
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素丝纰之”。
所镶的边缘:“缟冠素纰”。
纰
(紕)
bǐ
古代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所织的兽毛布。
笔画数:7;
部首:纟;
笔顺编号:5511535
详细解释
纰
紕
pī
【名】
疏忽;谬误〖mistake〗
五者一物纰缪。——《礼记·大传》
如:纰越(过失,错误);纰妄(谬误虚妄);纰戾(讹错;不合情理);纰乱(错乱);纰僻(错误)
通“妣”。已故的母亲〖deceasedmother〗
自伤纪考纰。——《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
纰
紕
pī
【动】
布帛、丝缕等破坏披散〖dishevel〗。如:纰疏(布帛经纬松散);纰薄(布帛之类丝缕稀疏);纰缦(经纬稀疏的帛);纰纇(布帛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犹言次品);纰软(稀疏柔软)
另见pí
纰漏
pīlòu
〖carelessmistake;smallaccident〗因疏忽而产生的错误疏漏
纰缪
pīmiù
〖mistake〗差错,谬误
纰
紕
pí
【名】
(形声。从糸,比声。本义:缘饰;边缘)同本义〖edgewithlace,border,etc.〗
从糸,比声。谓氐所制毛布。——《说文》。按,此字本当训“缘”也。
纰,缘也。——《广雅》
缟冠素纰。——《礼记·玉藻》。注:“边缘也。”
纰
紕
pí
【动】
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rimwithlace〗
纰,饰也。——《尔雅》
素丝纰之。——《诗·鄘风·干旄》
纰以爵韦六寸。——《礼记·杂记》。注:“在旁曰纰。”
另见p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