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本 义】拯救落入深坑的人。
甲骨文“”,由“
”、“
”和“
”组合造出。“
”指用双手拉、拽;“
”指落入深坑的人;凵“
”指深坑;从字形上看,就象是用双手拉、拽跌入深坑中的人。组合起来表示:拯救落入深坑的人。金文“
”,把人“
”写成卩“
”,把双手“
”写成“
”,把凵“
”写成火“
”,火“
”指火坑、火灾现场,表示:在火灾中救人;引申出“传承、接续”。篆文“
”,把卩“
”写成“
”,把双手“
”写成“
”,把火“
”误写成山“
”,表示把人高高举起、抬起;篆文时“丞”引申作“辅佐”之义的专用名词“丞相”后“拯救、传承”字义消失,左边加手“
”另造拯“
”代替“拯救”字义;下面用手“
”代替山“
”另造承“
”代替“传承、接续”字义。演变为隶书“
”,把卩“
”写成了“
”,把双手“
”写成“
”,把山“
”写成一横“
”,一横“
”指深坑、火灾现场等险境;演变为楷书“丞”。
基本解释
丞
chéng
帮助,辅佐:丞相(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府丞。县丞。
古同“承”,秉承。
笔画数:6;
部首:一;
笔顺编号:525341
详细解释
丞
chéng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两只手,下面象人掉在陷阱里,合起来表示救人于陷阱之中。(zhěng)本义:拯救)
辅佐;辅助〖assist〗。如:丞弼(辅佐;也指辅佐的大臣或职位);丞辅(辅助)
通“承”。接受、秉承〖bear〗
前疑后丞。——《孝经·谏诤章》注
于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史记·酷吏列传》
丞
chéng
【名】
古官名〖auxiliaryofficial〗
传说为帝王的四辅之一,是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
佐官名。秦始置。汉以后,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职有大理丞、府丞、县丞等
丞相
chéngxiàng
〖primeminister〗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