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小篆
隶书
简体楷书
【本 义】割,割草,收割庄稼。引申为“治理”。
甲骨文“,”,两划相交,象剪刀形。当谷类庄稼成熟后先民有一种收割的方法,就是用类似剪刀的工具将穗子剪下来,然后带回家脱粒后就是粮食了,现在农村还有这种收割谷类庄稼的习惯,根据这个形象特征就造出了甲骨文乂字“”。乂还有其他用途,如花匠整理植物枝条、农民对庄稼进行田间管理等,都会用剪刀剪除多余的枝叶,乂就引申出“不要、除去”之义,再引申为“治理”等义;篆文“”承继甲骨文字形;演变为隶书“乂”;演变为楷书“乂”。
甲骨文乂字“”还有一个读音:wǔ。本义:不要,除去。后借用为数字五,为了与读音“yì”区别,就写成“”在上下各加一横。与读音“wǔ”同音同义的字还有“勿”。后字形“”成为造字字件,不单独使用,字形勿“”流行开来。
基本解释
乂
yì
治理,安定:乂安(太平无事)。
贤才:俊乂在官。
割:乂草。乂麦。
笔画数:2;
部首:丿;
笔顺编号:34
详细解释
乂
yì
【动】
(会意。从丿从乂相交。又作“刈”。本义: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
同本义〖mow〗
乂,芟草也。——《说文》
治理;安定〖govern;settle;stable〗
乂,治也。——《尔雅》
有能俾乂。——《书·尧典》
保国乂民。——《汉书·武五子传》
朝野安乂。——《北史》
又如:乂安(太平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