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
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推动科学发展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地方志是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书一般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综合年鉴实行一年一编。多年来,人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地方志的基本功能是:“资治、教化、存史”。“资治”功能是指地方志通过全面、系统地反映地情,为领导和决策机关认识地情,把握地情,从当地实际出发,吸取历史上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广大专家学者治学提供依据。“教化”功能是指地方志为育人提供正反典型教材。“存史”功能是指地方志积累一定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资料,包括自然地理、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社会等资料,建立一地一业的资料库。由此可见,地方志的基本功能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推动科学发展中起着及为重要的作用。其“资治、教化、存史”功能将在推动科学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了解地情的指南
地方志作为一种地方历史记录,纵贯古今许多历史阶段,横陈自然、社会、人文的各个方面,它记录了一个地方的自然状况以及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成果,内容十分广泛和全面。就长宁县而言,自建国以来先后续修了两部《长宁县志》,第一部是191年辛亥革命时期至1985年《长宁县志》,第二部是1986——2000年《长宁县志》(目前已交付出版)。两部《县志》时限近100年,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即将问世的1986——2000年《长宁县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涉及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政法军事、教育科技、
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对长宁县的历史与现状统括无遗。另外,长宁县自1986年以来,先后编纂了《长宁年鉴》7卷,其中1986---1993年1卷,1994——2000年1卷,2001——2003年1卷,2005年1卷,2006年1卷,2007年1卷,2008年1卷,这7卷《年鉴》虽然时限有限,但同样具有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而且在某些方面的记述比《县志》还要细。因此,无论是《长宁县志》,还是《长宁年鉴》,都是了解长宁地情的首选,是介绍长宁、宣传长宁的指南。
二、经济建设的参考
地方志是地情的载体,其所反映的地情多是历代方志编纂者经过艰辛的调查研究得来的,具体而翔实。其中,既有本地的优势、成功的经验,又有劣势、不足和失败的教训。它一方面能给经济建设的可行性论证提供历史经验和现实依据,为领导机构和经济建设部门的决策起参谋作用,另一方面,能利用方志资料用于经济建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长宁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在决策过程中,曾多次查阅《县志》《年鉴》资料,地方志在领导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国土、水电、城建、农业、工业等部门在土地勘测、矿藏探测、工程设计、招商引资中都要查阅《县志》、《年鉴》资料,以便准确地掌握地形地貌、资源藏量、气候变化等地情情况,为经济项目立项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多年来,长宁县地方志为本县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学术研究的史料
人们看重地方志,主要在于它的资料。其资料既包括历史资料,也包括现实资料。资料价值不仅仅在于“翔实”,更重要的是“可靠”。建国后编纂的两部《县志》,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编纂人员在编纂过程中,除了要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外,还要对所收集资料的可靠性进行论证,如在某些历史事件、数据资料上有疑问,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反复核实,直至真实准确为止。在1986——2000年《长宁县志》中,为了使重大历史事件不遗漏、缺损,弥补第一部《县志》之不足,还组织编辑人员做了大量的补遗
工作,先后对“土地改革”、“一化三改造”、“整风和反右派斗争”、“大跃进”、“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等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补遗,形成了10余万字的补遗资料,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确保《县志》的翔实可靠。由此可见,地方志的史料能为各个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的佐证。
四、宣传教育的教材
在旧时代,地方志是封建统治者施“教化”的工具,而在今天,它在地情教育,尤其是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德政教育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其宣传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有关部门编纂宣传教育材料提供素材,使宣传教育材料更深动、更具感染力,从而使读者深受启发和教育。二是直接阅读地方志,切身感受志书中所反映的乡土情怀、革命精神和善行义举,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我们不仅要编纂好地方志,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地方志,特别要发挥地方志的“教化”功能,让地方志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促进社会和谐。
五、对外交流的桥梁
地方志由于承担了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历史职责,因此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很多重要领导人在出访和调研过程中,每到一地,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地方志。如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每打开一个县城,毛泽东总喜欢找当地的县志看看”;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召开的中央
工作会议上,要求将《华阳国志》印发给与会同志。江泽民同志在上海
工作期间十分喜爱地方志,指出:“新方志翔实可靠,为党政领导认识市情、区情、县情提供科学依据”。很多领导和知名人士到长宁考察、调研都要了解《长宁县志》。近些年来,因
工作需要,很多领导先后从外地调入长宁
工作,领导们进入长宁
工作后,首先需要了解的也是《长宁县志》或《长宁年鉴》。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交往日趋频繁的新时期,地方志的交流作用也日趋明显,重要领导人的互访往往都要互赠地方志。目前,长宁县正着力发挥生态、资源、区位三大优势,全力构建“生态、魅力、和谐”的美好新长宁,地方志将在构建和谐、促进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功能作用
(责任编辑:L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