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农民银行“零不良”
时间:2012/7/27 8:24:00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皇天后土网 浏览量: 491
本月是温州首家“农民银行”——瑞安市马屿镇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周岁。这家由698名农村合作社社员出资组建的机构,贷款对象都是当地的农民社员,不需要任何抵押。该社成立一年来,累计发放377笔、总额5500多万元的信用贷款,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贷款!
读罢这则新闻,笔者不禁想起本报去年报道的“信义父亲”:苍南农民吴乃宜老人的儿子在“桑美”台风中罹难后,欠下数十万的银行债务,这位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年迈、贫穷的老人,却自觉承诺替子偿债,靠编渔网、捡破烂偿还欠款和利息。
农民的信用恪守,就是一本“活期存折”,并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紧紧相连。然而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嫌弃农村金融业务风险高,“嫌贫爱富”扎堆城市业务,可结果呢?来自全市银行业年报显示,去年下半年出现的“民间借贷风波”,使得我市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反弹至1.36%,增幅创近年来新高。扎堆在城里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反不如“农民银行”,这个结果,等于是给了“弃农傍富”的银行一个“当头棒喝”。
一直以来,农民被公认是中国社会最为忠厚的群体之一,但由于农户与银行之间缺乏合理的信用机制,银行担心农民不能按时还款,农民畏惧银行“门槛太高”,这种“麻秆打狼,两头害怕”的心理,使得“贷款难”、资金匮乏的现状在中国农村相当普遍。而农民贷款难,已成为严重制约现代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卡脖子”问题。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国最大的市场无疑在农村,农村人口消费结构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是持久的和不可估量的。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三农”发展再度成为聚焦点。去年我国粮食“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如何在高起点上实现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难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金融要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利用温州“冲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鼓励更多的商业银行从过去“农转非”到“非转农”,做大存量。同时,发展一批与农民“门当户对”的农村金融机构,做好增量。
当前,温州统筹城乡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信用农民”和“信义父亲”的行动告诉我们,农民可信、农村可为。现在,该是城市金融反哺农村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畅达宙)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